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緘口翁

〔宋朝〕 范成大

君子取中道,常在語默間。 多言固自費,不語良獨難。 此翁身如鄭文淵,辨如懸河思如泉。 邇來緘口欲挂壁,囁嚅畏客翻可憐。 君不見東家玉壺本弟兄,叩之猶解語分明。 願聞胚渾甚深義,定自能令一座傾。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餘甘漱晚汀。 輭沙欹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醉已遣沈冥。

    杜甫 唐宋诗
  • 雜曲歌辭 楊柳枝 七

    暖梳簪朵事登樓,因挂垂楊立地愁。 牽斷綠絲攀不得,半空懸著玉搔頭。

    薛能 唐宋诗
  • 和春深二十首 十七

    何處春深好,春深博弈家。 一先爭破眼,六聚鬬成花。 鼓應投壺馬,兵衝象戲車。 彈碁局上事,最妙是長斜。

    白居易 唐宋诗
  • 守歲二首 二

    歲陰窮暮紀,獻節啓新芳。 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 冰銷出鏡水,梅散入風香。 對此歡終宴,傾壺待曙光。

    董思恭 唐宋诗
  • 寄裴生乞釣鉤

    一隨菱櫂謁王侯,深媿移文負釣舟。 今日太湖風色好,却將詩句乞魚鉤。

    溫庭筠 唐宋诗
  • 玉女廟

    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暎荒祠路欲迷。 愁黛不開山淺淺,離心長在草萋萋。 簷橫淥派王餘擲,窗褭紅枝杜宇啼。 若得洗頭盆置此,靚妝無復碧蓮西。

    吳融 唐宋诗
  • 贈張均員外

    公門世緒昌,才子冠裴王。 出自平津邸,還爲吏部郎。 神仙餘氣色,列宿動輝光。 夜直南宮靜,朝趨北禁長。 時人歸水鏡,明主賜衣裳。 翰苑飛鸚鵡,天池待鳳凰。 承歡疇日顧,未紀後時傷。 去去圖南遠,微才幸不忘。

    盧象 唐宋诗
  • 敦煌廿詠(並序) [附]題隱士詠[三七]

    青溪逐水薫漁樵,策杖褰衣屢驀橋。 鳥坐春池雙影近,人呼幽谷兩聲遥。 祥煙五色飛仙電,瑞草千藂(叢)間藥苗。 河畔曲肱而取飲,嫌煩且棄樹中瓢。 ([一]以上詩凡六寫本,其原編號及校次如下:原卷〖伯二七四八〗、甲卷〖伯三九二九〗、乙卷〖伯二九八三〗、丙卷〖伯三八七○〗。 卷末多《題隱士詠》一首,幷有「咸通十二年十一月廿日學生劉文端寫記」一行。 丁卷〖斯六一六七〗、戊卷〖伯二六九○〗僅存第一首,不校。 甲卷題作「敦煌古蹟廿詠」,乙卷「廿詠」作「二十詠」。 [二]「三危」,甲、乙、丁三卷作「峗山」。 [三]原卷無「向」字,依乙、丙、丁三卷補。 [四]「二」,甲卷作「三」。 [五]「短」下原卷有「見」字,依乙、丙、丁三卷刪。 [六]乙、丙、丁二卷無「矣」字。 [七]「三危」,甲、乙、丁三卷作「峗山」。 [八]原卷殘缺處,元用甲、乙、丙、丁四卷補之。 凡校補字,均括以[],如[也自鳴]和以下括弧內均是。 [九]「鼓」,甲、乙兩卷作「轂」。 [一○]「尋」,甲卷作「看」。 [一一]詩題丁卷作「靈巖莫高窟詠」。 [一二]「剎」,原卷作「日」,依甲、乙、丙、丁四卷改。 [一三]「指」,甲卷作「至」。 [一四]「甦」字原闕,據甲、乙兩卷補。 丙、丁卷「甦」作「蘇」。 [一五]「走」原作「奏」,依甲、乙、丙、丁四卷改。 [一六]「迴」,乙卷作「還」。 [一七]「色」,甲卷作「素」。 [一八]「含」,丁卷作「合」。 [一九]「塞」原作「賽」,依丙、丁卷改。 [二○]詩題丙、丁兩卷標作「瑟瑟監詠」。 [二一]此句甲卷作「爲懸寶蓋髪」。 [二二]甲卷有三處異文:第一句「昔時」作「昔日」,第二句「遺廟」作「唯廟」,第六句「墳傍」作「其傍」。 [二三]「臺」,甲卷作「樓」。 [二四]「坐」原作「作」,依甲、丙、丁三卷改。 [二五]「轉」,甲、丙兩卷作「盡」。 )([二六]甲卷有兩處異文,第二句「與此」作「以此」,第三句「一州」作「州縣」。 [二七]「三」原作「一」,依甲、丙、丁三卷改。 [二八]「春渌苔生」四字原缺,依甲、丙、丁三卷補。 [二九]「嫩」原作「嬾」,依丁卷改。 [三○]「新」原作「連」,依甲、丙、丁三卷改。 [三一]「弄」,甲、丙、丁三卷作「散」。 [三二]「王」原作「往」,依丙、丁兩卷改。 [三三]「鴻」,丙、丁兩卷作「虹」。 [三四]「徑」,丙、丁兩卷作「堠」。 [三五]「生」原作「空」,依甲、丙、丁三卷改。 [三六]「量」原作「兩」,依甲、丙、丁三卷改。 [三七]《題隱士詠》原載丙卷末,兹亦移錄附於後。 )。

    敦煌人作品[一] 唐宋诗
  • 輞川集二十首 漆園

    好閑早成性,果此諧宿諾。 今日漆園游,還同莊叟樂。

    裴迪 唐宋诗
  • 偈二十七首 其一五

    佛祖頂𩕳上,有破天大路。 未透生死關,如何敢進步。 不進步,大千沒遮護。 一句絕言詮,那吒擎鐵柱。

    釋守浄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