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灘下白雲堆,上有狂奴舊釣臺。 一夕被君偷取去,至今猶带漢莓苔。
无
其他无
〔宋朝〕 楊萬里
烏龍灘下白雲堆,上有狂奴舊釣臺。 一夕被君偷取去,至今猶带漢莓苔。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稚子憐圓網,佳人祝喜絲。 那知緣暗隙,忽被囓柔肌。 毒腠攻猶易,焚心療恐遲。 看看長祅緒,和扁欲漣洏。
昔我爲近臣,君常稀到門。 今我官職冷,君君來往頻。 我受狷介性,立爲頑拙身。 平生雖寡合,合即無緇磷。 況君秉高義,富貴視如雲。 五侯三相家,眼冷不見君。 問其所與游,獨言韓舍人。 其次即及我,我媿非其倫。 胡爲謬相愛,歲晚逾勤勤。 落然頹檐下,一話夜達晨。 牀單食味薄,亦不嫌我貧。 日高上馬去,相顧猶逡巡。 長安久無雨,日赤風昏昏。 憐君將病眼,爲我犯埃塵。 遠從延康里,來訪曲江濱。 所重君子道,不獨媿相親。
世間泉石本無價,那更天然落景中。 漢佩琮琤寒溜雨,秦簫縹緲夜敲風。 一方清氣羣陰伏,半局閑棋萬慮空。 借問主人能住久,後來好事有誰同。
淮陽清淨理,永嘉山水心。 (《蜀中名勝記》八《成都府·資縣》)(〖1〗《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趙郡李氏東祖房有李渭,爲長洲主簿李暄之子。 《蜀中名勝記》卷八引《蜀志補遺》云:「唐李渭爲刺史,有游山詩云〖詩略〗。 刻於等慈寺壁。 」另參後文。 〖2〗《輿地紀勝》卷一五七云:「李渭爲本州刺史,有詩刻留等慈寺。 時與前進士崔公輔同遊,崔有詩略曰:淮陽清靜理,永嘉山水心。 」二句詩頌揚刺史善政多才,以崔作爲近是。 崔公輔爲杜甫同時人,詳《全唐詩續拾》。 )。
(按:《全唐詩續補遺》據《鑑誡錄》卷十《高僧諭》條,錄伏牛上人《三傷頌》三首,擬傳云「王蜀時高僧」。 今檢《宋高僧傳》卷十一《唐洛京伏牛山自在傳》云:「所著《三傷歌》,辭理俱美,警發迷蒙,有益於代。 」後接述王蜀乾德間人引此歌事。 《三傷歌》即《三傷頌》,可知三詩皆元和間自在作,王蜀時另無伏牛上人其人。 )。
直繼先朝衛與英,能移孝友作忠貞。 劍門失險曾縛虎,淮水安流緣斬鯨。 黃閣碧幢惟是儉,三公二伯未爲榮。 惠連忽贈池塘句,又遣羸師破膽驚。 (見蒲積中《古今歲時雜詠》卷二八)(按:《全唐詩》卷四七三收此爲李逢吉詩,題作《奉酬忠武李相公見寄》,疑誤。 )。
乖闕意方弭,安知忽來翔。 累日重歡宴,一旦復離傷。 置酒慰茲夕,秉燭坐華堂。 契闊未及展,晨星出東方。 征人慘已辭,車馬儼成裝。 我懷自無歡,原野滿春光。 羣水含時澤,野雉鳴朝陽。 平生有壯志,不覺淚霑裳。 況自守空宇,日夕但徬徨。
雲中小兒吹金管,向晚因風一川滿。 塞北雲高心已悲,城南木落腸堪斷。 憶昔魏家都此方,涼風觀前朝百王。 千門曉映山川色,雙闕遙連日月光。 舉杯稱壽永相保,日夕歌鐘徹清昊。 將軍汗馬百戰塲,天子射獸五原草。 寂寞金輿去不歸,陵上黃塵滿路飛。 河邊不語傷流水,川上含情歎落暉。 此時獨立無所見,日暮寒風吹客衣。
是法無高下,純一非晝夜。 無故亦無新,非真亦非假。
一歲常隨斗柄回,四時各占一時開。 仙娥別有栽培術,長與山翁薦壽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