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旁雨漱紫浮泥,高底成山下底溪。 谷轉峰回雲出岫,沙翻石走草緣堤。 波生蟋蟀漂新宅,水落蚍蜉識舊蹊。 大地山河亦如此,看來只是許高低。
无
其他无
〔宋朝〕 楊萬里
道旁雨漱紫浮泥,高底成山下底溪。 谷轉峰回雲出岫,沙翻石走草緣堤。 波生蟋蟀漂新宅,水落蚍蜉識舊蹊。 大地山河亦如此,看來只是許高低。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愷宴惟今席,餘歡殊未窮。 入雲歌嫋嫋,向日伎叢叢。 駛管催酣興,留關待曲終。 長安若爲樂,應與萬方同。
梵宇栖真所,寥寥世事稀。 老僧[披](被)百納,童子學三歸。 寶剎臨香地,星宮隱翠微。 誰憐漂泊者,於此遂忘機。 (亦見《安陽縣金石錄》。 )(按此詩與徐源詩刻一石,詩下原題「東海徐淮字黃河」七字。 〖1〗徐淮,原作「徐涵」,從《文物》一九八六年第三期靈泉寺石刻拓片改。 四詩亦據改數字。 )。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羣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容易煩公問訊梅,昨宵還有幾花開。 窗寒月落知相憶,細細吹香過竹來。
淡齏薄粥歠兩鍾,粗疏惡布著兩重。 大開摩醯頂門眼,莫作師子身中蟲。 石頭未必能真吼,臨濟只是栽松手。 焚其禪版增其光,受其鈯斧彰其醜。 夢石擊節東山歌,亘天烈焰橫清波。 小僧再拜問如何,三十山藤未是多。
大鑑祖師曾指出,拄地撐天黑似漆。 衆生日用多不知,王榮代代承恩力。 承恩力,皎如日,擲地金聲更堅密。 兩手持來付與人,一任高低酬價直。
元正不賀自清衷,睿札頻頒念兩宮。 天相吉音來自北,便知孝悌與天通。
星光如月映長空,驚起愁眠夜向中。 殘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鳴葉是西風。
使君仙骨迥無儔,合上瓊樓倒玉舟。 雪裏漁簑詩更好,盛傳僧舍與歌樓。
雲起山容改,潮生浦面寬。 寒鴉先雁到,烏桕後楓丹。 年邁狐裝帽,時新豆搗糰。 非關嗜溫飽,更事耐悲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