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闕嵯峨映五雲,華簪合遝會芳宸。 盡收殘臘嚴凝氣,散作新年浩蕩春。 盞斝頻宣恩意重,金絲徐韵樂聲純。 欲知朝野歡娛處,聽取三呼萬歲人。
无
其他无
〔宋朝〕 周必大
絳闕嵯峨映五雲,華簪合遝會芳宸。 盡收殘臘嚴凝氣,散作新年浩蕩春。 盞斝頻宣恩意重,金絲徐韵樂聲純。 欲知朝野歡娛處,聽取三呼萬歲人。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蘭缸如晝曉不眠,玉堂夜起沈香煙。 青娥一行十二仙,欲笑不笑桃花然。 碧窗弄嬌梳洗晚,戶外不知銀漢轉。 被郎嗔罰琉璃盞,酒入四肢紅玉軟。
疎慵真有素,時勢盡無能。 風月雖爲敵,林泉幸未憎。 酒材經夏闕,詩債待秋徵。 祗有君同癖,閑來對曲肱。
一櫂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玳瑁秦箏裏,聲聲怨別離。 只緣多苦調,欲奏淚還垂。 妾意如絃直,君心學柱移。 蹔時停不弄,音調早參差。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嗟我世間人,强有六親念。 看子是惡少,目妬作美艷。 分香且供佛,有財莫言儉。 俯仰即異世,六尺那可占。
肅霜聞渡雁,湖海發歸舡。 煙樹開吳澤,風帆盡楚天。 經過成往事,信宿是明年。 詩句隨元禮,雲山共一天。
望中劈箭度輕篙,誰省儂家意氣豪。 潮落潮生不關汝,三吳是處有風濤。
江上人知我姓名,枝頭手自摘香橙。 一盤來致殷勤意,儂有兒爲太學生。
不負南徐眼,來看北固雲。 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 雨氣生蒼壁,秋聲起夕曛。 半生流落恨,此日重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