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西畔小橋東,落月紛紛水映紅。 五夜客愁花片裏,一年春事角聲中。 歌殘玉樹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終。 却憶孤山醉歸路,馬蹄香雪襯東風。
无
其他无
〔宋朝〕 尤袤
清溪西畔小橋東,落月紛紛水映紅。 五夜客愁花片裏,一年春事角聲中。 歌殘玉樹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終。 却憶孤山醉歸路,馬蹄香雪襯東風。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年年至日長爲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蓼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獨坐高齋寒擁衾,洞宮臺殿窅沈沈。 春燈含思靜相伴,夜雨滴愁更向深。 窮達未知他日事,是非皆到此時心。 羈棲摧剪平生志,抱膝時爲梁甫吟。
渭川通野戍,有路上桑乾。 獨鳥青天暮,驚麏赤燒殘。 高秋辭故國,昨日夢長安。 客意自如此,非關行路難。
修徑投幽隱,輕裘怯暮寒。 閑僧能解榻,倦客得休鞍。 白雨鳴山麓,青燈語夜闌。 明朝梯石路,更仗筍輿安。
九重城接天花界,三五秋生一夜風。 行聽漏聲雲散後,遙聞天語月明中。 含涼閣迥通仙掖,承露盤高出上宮。 誰問獨愁門外客,清談不與此宵同。
四周寒暑鎮湖關,三臥漳濱帶病顏。 報國雖當存死節,解龜終得遂生還。 容華漸改心徒壯,志氣無成鬢早斑。 從此使歸林藪去,更將餘奉買南山。 (見海寧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二第十七條。 同治《增修宜興縣壹》卷十《藝文志》亦載之。 )(又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九九《善權洞部》。 )(〖1〗《拜經樓詩話》卷二:「唐李蠙詩世不多見。 宜興善卷二毅題石壁一首曰〖詩畧〗。 蓋蠙太和時嘗見白龍於此,其詩尚有元和遺音。 蠙本名虬,將赴舉,夢名上添一畫成虱字,及寤,曰:『虱者,蠙也。 』乃更名,果登第。 皆可補《全唐紀事》之遺。 」望按:《全唐文》卷七八八收李蠙《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文》一篇,畧謂「寺在縣南五十里離墨山,是齊時建立。 ……寺內有洞府三所。 號爲乾洞者,石室通明處可坐五百餘人,稍暗處,執炬驗入,不知深淺。 ……洞門直下便臨大水洞,潺湲宛轉,湍瀨實繁,於山腹內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內水泉無底,大旱不竭。 洞門對齋堂廚庫,似非人境。 洞內常有雲氣昇騰,云是龍神所居之處。 臣大和中在此習業。 ……臣懷此冤憤近三十年。 ……今請自出俸錢依元買收贖,訪名僧主持,教化同力,卻造成善權寺。 ……」誠如此文所云,大和中李蠙曾於此習業,三十年後始出俸錢收贖,推其時當在壹宗咸通中。 然則題此詩於寺壁,要亦咸通間事矣。 )。
泥檢封香矞露濃,漢庭新冊潁川功。 朱轓按俗麟符郡,青被爲郎斗籍宮。 儉幕卷雲賓履隔,郢樓翻雪餞壺空。 明光伏奏前期近,備對芳蘭溢握紅。
足錢便可不須侯,免對妻兒賦百憂。 一笑相逢亦奇事,平生所得是清流。 談天安用如鄒子,掃地還應學趙州。 南北東西底非夢,心閑隨處有真遊。
相逢休訪楚江萍,我老無能一壯丁。 卜宅又驚三浹日,御琴空感再周星。 新愁夘酒心先醉,氣怯春寒夢易醒。 卻喜故山遥在眼,舉頭時見竹青青。
龍山戲馬賞秋光,多少新詩入錦囊。 磨滅英雄豈勝數,千年依舊一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