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樹扶疏水滿池,攀翻未見玉團枝。 應羞無雪教誰伴,未肯先春獨探支。 幾度杖藜貪看早,一年芳信恨開遲。 留連東閣空愁絕,只誤何郎作好詩。
无
其他无
〔宋朝〕 尤袤
枯樹扶疏水滿池,攀翻未見玉團枝。 應羞無雪教誰伴,未肯先春獨探支。 幾度杖藜貪看早,一年芳信恨開遲。 留連東閣空愁絕,只誤何郎作好詩。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閑齋夜擊唾壺歌,試望夷門奈遠何。 每聽塞笳離夢斷,時窺清鑑旅愁多。 初驚宵漏丁丁促,已覺春風習習和。 海內故人君最老,花開鞭馬更相過。
華表翹風未可期,變丁投衛兩堪疑。 應緣失路防人損,空有歸心最我知。 但見空籠拋夕月,若何無樹宿荒陂。 不然直道高空外,白水青山屬臘師。
東望陳留日欲曛,每因刀筆想夫君。 自從郭泰碑銘後,只見黃金不見文。
一自離鄉國,十年在咸秦。 泣盡卞和血,不逢一故人。 今日舊友別,羞此漂泊身。 離情吟詩處,麻衣掩淚頻。 淚別各分袂,且及來年春。
諸侯崇魯學,羔鴈日成羣。 外史刊新韻,中郎定古文。 菁華兼百氏,縑素備三墳。 國語思開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業已就,懽宴惜應分。 獨望西山去,將身寄白雲。
莫怪瑤池消息稀,只緣塵事隔天機。 若人尋得水中火,有一黃童上太微。
□□(《全唐詩》作「曉登」)雲門山,直上壹千尺。 絕頂彌□(《全唐詩》作「孤」。 )聳,盤途幾傾窄。 前對堅裂峯,□□(《全唐詩》作「下臨」。 )削成壁。 陽□(《全唐詩》作「巘」。 )靈芝秀,陰崖仙乳□。 (此句《全唐詩》作「陰崖半天赤」。 )□□□羣山,遠望何所隔。 太陽未出海,曠晃半天赤。 (《全唐詩》無以上四句。 )大壑静不波,渺溟無際碧。 (「碧」,《全唐詩》作「極」。 )是時雪初霽,沍寒冰(《全唐詩》作「水」。 )更積。 恭(《全唐詩》誤作「披」)展送龍儀,寧安服狐白。 □□(《全唐詩》作「沛恩」)惟聖主,祈福在方伯。 三元章醮昇,五域□□(二字《全唐詩》亦闕。 )覿。 帟幕翠微亘,機□(《全唐詩》作「茵」。 )丹洞闢。 □□(《全唐詩》作「祝起」。 )鳴天鼓,拜傳端素冊。 霞間□□□,(《全唐詩》作「朱紱縈」。 )嵐際黃裳襞。 玉□(《全唐詩》作「策」。 )□□(《全唐詩》作「奉誠」)信,□□□(《全唐詩》作「仙佩俟」。 )奔驛。 □(《全唐詩》作「香」。 )氣入岫門,瑞雲出巖石。 至誠必招感,大福旋來格。 空□□□□,(《全唐詩》作「中忽神言」。 )帝壽萬千百。 (見畢沅、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十二。 )(〖1〗按石刻詩題下有「北海郡太守趙居貞述。 渤海吳□書。 郡人李元莊鐫」等字。 石刻係天寶十一載所立,正書,崖高四尺五寸五分,廣二尺,在益都縣雲門山洞西關帝廟後北壁。 〖2〗此詩序文中所書玄宗尊號,石刻本與《全唐詩》不同。 按《新唐書·玄宗紀》載天寶七載羣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 又天寶八載復上尊號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禉皇帝」。 石刻所稱,顯係天寶七載所上尊號,然石刻立於天寶十一載,則當以《全唐詩》取天寶八載所上尊號爲是。 望頗疑作序刊石者緣一時疎忽,誤取七載尊號,而後之錄是刻者知其誤而糾正之,此《全唐詩》據本之所以異於石刻也。 )。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小雨春膏潤,微波晚照空。 壺光遥送電,梁影半傾虹。 珍樹疏煙合,坳塘暗溜通。 羲皇誰可上,靖節有窗風。
秋來乏隣酤,近事采塗說。 愁多費陶寫,戶小輒敗闕。 誰能空隱憂,判飲最良策。 兩公俱世豪,風味奪佳節。 手釀甕中春,香浮玉丹色。 相餉走鴟夷,芳辛真妙絕。 共賦醉鄉詩,銷磨閑日月。 頗聞鎖娉婷,迴風舞流雪。 何妨出房櫳,滿引快關膈。 此念想當然,清尊可虛設。 我老留甌閩,感時夢淮浙。 公其招故人,亦記未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