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師友子王子,四海襟期錄事君。 白髮紅顔俱異物,高山流水欲誰聞。
无
其他无
〔宋朝〕 喻良能
平生師友子王子,四海襟期錄事君。 白髮紅顔俱異物,高山流水欲誰聞。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當時無外守,方物四夷通。 列土金河北,朝天玉塞東。 自將荆璞比,不與鄭環同。 正朔雖傳漢,衣冠尚帶戎。 幸承提佩寵,多媿琢磨功。 絕域知文教,爭趨上國風。
高樹蟬聲秋巷裏,朱門冷靜似閑居。 重裝墨畫數莖竹,長著香薰一架書。 語笑侍兒知禮數,吟哦野客任狂疎。 就中愛讀英雄傳,欲立功勳恐不如。
承時偷喜負明神,務實那能得庇身。 不會蒼蒼主何事,忍飢多是力耕人。
柳過清明絮亂飛,感時懷舊思悽悽。 月生樓閣雲初散,家在汀洲夢去迷。 髮白每慙清鑑啓,酒醒長怯子規啼。 北山高臥風騷客,安得同吟復杖藜。
置天立地混沌分,造化含花處處焚。 一陰一陽乃成道,秋石蒼蒼浪子孫。 玄武朱雀明前路,湧泉真汞守乾坤。 鼎鼎製鉛成寶物,姹女藏頭不肯出。 十二葫中紫河車,四十二氣烈仙窟。 顏如玉,貌如霜,棗葉雄朱修修畢。 手摶日月入爐中,炎炎赫赫魂不失。 非濟凡間飢凍疾,不如學道急須出。 水煑冥冥白虎身,獸鑪上下兩莫測。 大象不遊於兔穴,大悟不拘於小節,迷者心差皆總失。 非傳下界盲瞽人,滅族亡身不可出。 六謌六謌,爾翺已去往蓬萊,白日霞仙,今古密鶴,叫前程,洞庭湖,禮我聖祖爲留術。 去無聲,甘如蜜,一七二七七萬畢。 開鑪忽見火一團,光彩炎炎赫赫奕。 雖濟凡間飢凍疾,不如訪道棲金室。 (《大還丹照鑑》)(按:《十國春秋》卷四七:「爾朱先生,成都人也。 字通微,亦號歸元子。 唐僖宗時隱鍊於金雞關下石室。 居久之,有異人與藥一丸,且戒曰:『子見浮石而服之,仙道成矣。 』自是遇石必投之水間,視其浮沉。 人皆笑以爲狂。 一日遊峽上,有叟艤舟相待,叩其姓氏,對曰:『涪州石姓也。 』遂豁然悟曰:『異人浮石之言,斯其應乎? 』因服藥輕舉而去。 時天復末年也。 先生有《還丹歌》傳於蜀中。 」應即此人。 此詩應即《還丹歌》。 《大還丹照鑑》作者爲後蜀廣政間人,故得以收錄之。 )。
規裁珍素裂輕雲,柄剪春篁燥叢露。 製以爲扇持贈君,拂君懷袖袪君暑。 蜀天六月苦炎歊,赤龍秋秋駐雲霧。 火走膚脈汗若流,暗逗浮凉下天宇。 畫作飛蠅緣誤點,徐隔游塵不成污。 何以爲報我知之,奉揚仁風慰黎庶。
柳條弄色舞輕風,不與尋常歲暮同。 寒氣望塵先歛退,陽和發軔已交通。 菜絲盤玉還充席,幡字花房正代功。 首迓東皇須痛飲,可能無句著新工。
東吳春雨多,略無三日晴。 濛濛平野暗,淅淅空階聲。 百花雨中盡,三月未聞鶯。 重裘坐奧室,時序真强名。 亦欲借驢出,泥淖沾衣纓。 撫事每累欷,濁醪聊獨傾。 景運今方開,關輔一日平。 我家本好畤,灞滻可躬耕。 買酒新豐市,看花下杜城。 會當與汝輩,藉草作清明。
烏銀見火生綠霧,便當水沉一濃炷。 却因斷續更氤氳,散作霏微暖袍袴。 須臾霧霽吐紅光,炯如雲表昇扶桑。 陽春和日曛滿室,蒼顔渥丹疑醉鄉。 忽然火冷霧亦滅,只見紅爐堆白雪。 窗外雪深三尺强,窗裏雪深一寸香。
書來雍府不相忘,中有清詩小作行。 一似峴南車上讀,眼中行色有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