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濛濛不濕衣,春風欺客逞寒威。 籃輿無著新愁處,小酌村醪款竹扉。
无
其他无
〔宋朝〕 李洪
烟雨濛濛不濕衣,春風欺客逞寒威。 籃輿無著新愁處,小酌村醪款竹扉。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較獵燕山經幾春,雕弓白羽不離身。 年來馬上渾無力,望見飛鴻指似人。
狥世甘長往,逢時忝一官。 欲朝青瑣去,羞向白雲看。 榮寵無心易,艱危抗節難。 思君寫懷抱,非敢和幽蘭。
人生何所貴,所貴有終始。 昨日盈尺璧,今朝盡瑕棄。 蒼蠅點垂棘,巧舌成錦綺。 箕子爲之奴,比干諫而死。 仲尼魯司寇,出走爲羣婢。 假如屈原醒,其奈一國醉。 一國醉號呶,一人行清高。 便欲激頹波,此事真徒勞。 上山逢猛虎,入海逢巨鼇。 王者苟不死,腰下魚鱗刀。 東海波連天,三度成桑田。 高岸高於屋,斯須變溪谷。 天地猶尚然,人情難久全。 夜半白刃讐,旦來金石堅。 蕭綬既解坼,陳印亦棄捐。 竭節遇刀割,輸忠遭禍纏。 不予衾之眠,信予衾之穿。 鏡明不自照,膏潤徒自煎。 抱劍長太息,淚墮秋風前。
清明雲日開,山路足莓苔。 瀑溜千尋落,乘閑一看來。 (見劉喜海《金石苑》卷二。 《輿地紀勝》卷一五七《資州》錄第二首。 張忱石先生告:《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六引《成都府志》錄第一首,今據以校補。 )(〖1〗《金石苑》云:「高約二尺,廣三尺六寸,十二行,行七字,字徑寸餘至二寸不等。 正書。 下端石殘缺。 」石刻題下署:「資□刺史王師閔。 」末署:「大和二年正月七日。 」〖2〗劉喜海跋云:「右詩刻在資州。 此西巖龍潭瀑布詩也,見王象之《碑目》。 王師閔爲資州刺史,史失載。 」〖3〗《輿地紀勝》云:「唐王師閔守資中,政有能聲。 嘗游西巖,留《瀑布詩》於石壁。 其一曰〖錄第二首,略〗。 」按:據《輿地紀勝》及《永樂大典》所錄詩,知石刻除稍有漫漶外,大致完整。 《金石苑》謂「下端石殘缺」,未允。 )。
獨自作,問我心中何所著?推檢四運併無生,千端萬緒何能縛?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裏,不知能有菊花無。
洞庭何處鴈南飛,江菼蒼蒼客去稀。 帆帶夕陽千里沒,天連秋水一人歸。 黃花裛露開沙岸,白鳥銜魚上釣磯。 岐路相逢無可贈,老年空有淚霑衣。
老來官况兩俱無,惟有詩情寄酒壺。 記取碧瀾堂上語,衣冠早掛亦良圖。
道大光今古,功成付聖明。 超然羣物表,但見四時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