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佳處稱題詩,終日籃輿繞翠微。 夾路蒼官管迎送,客情那得澹忘歸。
无
其他无
〔宋朝〕 李洪
溪山佳處稱題詩,終日籃輿繞翠微。 夾路蒼官管迎送,客情那得澹忘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剖竹隨皇命,分憂鎮大藩。 恩波懷魏闕,獻納望天閽。 政奉南風順,心依北極尊。 夢魂通玉陛,動息寄朱軒。 直以蒸黎念,思陳政化源。 如何子牟意,今古道斯存。
雲水絕歸路,來時風送船。 不言身後事,猶坐病中禪。 深壁藏燈影,空窗出艾煙。 已無鄉土信,起塔寺門前。
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飢,誰遣朝朝入君口。
未明先見海底日,良久遠雞方報晨。 古樹含風長帶雨,寒巖四月始知春。 中天氣爽星河近,下界時豐雷雨勻。 前後登臨思無盡,年年改換去來人。
雨鳴鴛瓦收炎氣,風卷珠簾送曉涼。
聖人造,作《易》變爻辭。 擲卦要知凶與吉,切須盥手動占儀,懇意合天機。
青山之主兮體本平等,白雲之賓兮用能自然。 應有餘兮神不可測,得其簡兮妙不可傳。
庭樹非不榮,霜霣萬葉枯。 朋友豈我棄,漸遠勢自疏。 中夜起太息,發篋覓舊書。 塵昏蠹蝕損,行缺字欲無。 一讀色已變,再讀涕泪濡。 卷書置篋中,寧使飽蠹魚。
既如車輪轉,又若川虹飲。 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 上傾成下流,損少以益甚。 漢陰抱甕人,此理未可諗。
右相嘗慚呼畫師,技癢仍復拈毛錐。 逼真誰作此贋本,亦有妙意生妍姿。 中庭燕坐必主婦,綠雲高髻香羅衣。 嫣然嬪妾左右侍,前浴能言丹鳳雛。 娉婷及筓女公子,素腕擁項相携扶。 兩兩爲朋四髫齔,乳盧隨逐相諧嬉。 掌中看珠二少艾,捧顋却立鴉鬟奴。 屏間擁膝袖玉笋,疑是夢闌顰翠眉。 側身背面按箏者,冰肌綽約不自持。 床前跪起各姝麗,爲兒理髮抆涕洟。 有犬斕斑受摩撫,與人習熟無猜疑。 梳粧淡薄服製古,如見永徽貞觀時。 若非侯家及主第,人物無此美且都。 荆釵布襦小家婦,生子不如山下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