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門才子稱華簪,持節東行捧德音。 身帶霜威辭鳳闕,口傳天語到雞林。 煙開鰲背千尋碧,日浴鯨波萬頃金。 想見扶桑受恩處,一時西拜盡傾心。
无
其他无
〔唐朝〕 劉禹錫
相門才子稱華簪,持節東行捧德音。 身帶霜威辭鳳闕,口傳天語到雞林。 煙開鰲背千尋碧,日浴鯨波萬頃金。 想見扶桑受恩處,一時西拜盡傾心。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君歸呼,君歸興不孤。 謝朓澄江今夜月,也應憶著此山夫。
雲髻鳳文細,對君歌少年。 萬金酬一顧,可惜十千錢。
吾友今生不可逢,風流空想舊儀容。 朝來馬上頻回首,惆悵他人似蔡邕。
香塵未歇暝煙收,城滿笙歌事勝遊。 自是離人睡長早,千家簾卷月當樓。
六宮官職總新除,宮女安排入畫圖。 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頻見錯相呼。
大賢志勳略,琢石依崔嵬。 聲容問古今,文字埋草萊。 仰想駐旌戟,仍聞建亭臺。 胡爲積歲荒,密邇無人開。 顧鄙作吏間,探幽來此隈。 披尋忽驚喜,歎咏空徘徊。 盼睞得殊境,卑高怯冗材。 薙蕪碧蘚出,芟竹鮮風來。 危檻架幽谷,飛軒標勝垓。 分明見城郭,畢竟拋塵埃。 疊嶂天外展,長溪林際迴。 平原淡煙境,遠壑生雲雷。 物象寧極已,英靈信悠哉。 淒清汎瑤瑟,放浪酣金杯。 求古外凡意,立言悲自媒。 永懷紫芝客,眺覽期相陪。 (清嘉慶十一年刊洪亮吉纂《涇縣志》卷三一)(〖1〗清趙紹祖《涇川金石記》載宋蔣之奇跋云:「裴丹《東峰亭詩》十六句,其碑亡之久矣。 初中裕得斷碑以示余,有其詩幷序,纔十〖「十」字似爲衍文〗六韻,而闕其十韻。 今年至水西,及還,中裕以其碑見寄云:『白雲院僧處璡掘土獲之。 』十六韻皆全,而缺二十餘字。 其前六韻幷序所缺字,則以斷編正之。 獨後十韻中缺一字不可考。 既而公曼復于民間訪得一本爲示,又補後所闕一字,遂爲完篇矣。 序雖不甚佳,而詩頗近雅,重刻之,所以存故事也。 熙寧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尚書主客員外郎前殿中侍御史裏行蔣之奇穎叔題。 」)。
青山北界大江東,了了鄉關在眼中。 歸得一廛吾願足,此生初不問窮通。
一生行路便多愁,落得星星兩鬢秋。 數盡歸程到家了,此身猶未出蘇州。
解纜維楊欲夕陽,過舟覆盎已晨光。 夾河漁屋都編荻,背日船篷尚滿霜。 城外城中四通水,堤南堤北萬垂楊。 一州斗大君休笑,國士秦郎此故鄉。
君家臨川我廬陵,兩郡相望宜相親。 長安城中初結綬,石灰橋畔還卜鄰。 扣門問道日不足,篝燈照夜論心曲。 寸莛那許撞洪鐘,跛鼈逝將隨驥騄。 聞君上書苦求歸,君今豈是當歸時。 滿朝留君君不顧,我雖歎息何能爲。 莫攀楊柳濤江岸,莫唱陽關動凄斷。 行行但祝加餐飯,潮落風生牢繫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