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去歲蒙學古分惠蘭花清賞既歇復以根叢歸之故畹而學古預有今歲之約近聞頗已著花輒賦小詩以尋前約幸一笑

〔宋朝〕 朱熹

秋蘭遞初馥,芳意滿沖襟。 想子空齋裏,凄凉楚客心。 夕風生遠思,晨露灑中林。 頗憶孤根在,幽期得重尋。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贈毛仙翁

    宣州渾是上清宮,客有真人貌似童。 紺髮垂纓光髧髧,細髯緣頷綠茸茸。 壺中藥物梯霞訣,肘後方書縮地功。 既許焚香爲弟子,願敎年紀共椿同。

    令狐楚 唐宋诗
  • 雨後宿劉司馬池上

    藍溪秋漱玉,此地漲清澄。 蘆葦聲兼雨,芰荷香遶燈。 岸頭秦古道,亭面漢荒陵。 靜想泉根本,幽崖落幾層。

    賈島 唐宋诗
  • 策試夜潛紀長句於都堂西南隅 一

    褒衣博帶滿塵埃,獨自都堂納卷回。 蓬巷幾時聞吉語,棘籬何日免重來。 三條燭盡鐘初動,九轉丹成鼎未開。 殘月漸低人擾擾,不知誰是謫仙才。

    韋承貽 唐宋诗
  • 上陽宮

    春半上陽花滿樓,太平天子昔巡遊。 千門雖對嵩山在,一笑還隨洛水流。 深鎖笙歌巢燕聽,遙瞻金碧路人愁。 翠華却自登仙去,腸斷宮娥望不休。

    羅鄴 唐宋诗
  • 題桂林七星巖棲霞洞詩(題擬)

    石古苔痕厚,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老佛總無愁。 (見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編《桂林石刻》第一冊)(按:《桂林石刻》編者注:「右摩崖在七星巖口,高一尺五寸,寬九寸,徑一寸五分。 原石已毀,據舊搨本校錄。 」詩末署「釋懷信書」。 同書又載《南溪山元巖磨崖題名》云:「懷信、覺救、惟則、惟亮、無等、無業,元和十二年九同遊。 業記。 」今據以確定作者之時代。 《宋高僧傳》卷十九有《唐揚州西靈塔寺懷信傳》,爲會昌間人。 時代雖相接,然無從證明即此詩作者,故不取。 )。

    懷信 唐宋诗
  • 河南民爲河南尹某公歌(題從《古謠諺》卷八一擬)

    天災流行兮代有,下民昏墊兮時數。 命無以遠兮諒自嗟,豈將天怒,我尹之慰恤兮,實解予之愁苦。 夫得耕兮婦織,日出得作兮日入得息。 此固我君之憂民兮,俾我尹之來即。

    佚名 唐宋诗
  • 題均州超然亭

    君不見綿州官府誠磊落,越王樓觀翔寥廓。 又不見昔日荆州分上游,舉世獨傳王粲樓。 蕞然土木何足數,託名勝士真難休。 何年此地有新構,楊公巧智人誰侔。 芟夷荒穢走狐鼠,一朝翼瓦飛城頭。 軒窗四面瞰木杪,下顧衆宇如敦丘。 卓然獨立世塵外,高視物表心夷猶。 西山列翠擁雲嶠,漢水拽練縈寒流。 江楓染絳照林莽,蘆花吐雪連滄洲。 秋高盡放遠山出,點綴天宇濃眉修。 人間何處有此景,未識黄樓如此否。 楊公舉世稱賢侯,好客不减韓荆州。 仁風惠政已及物,退公餘事歸觥籌。 我来正值秋節晚,勝概一得從公遊。 敢辭山路困行役,小舸艤岸聊淹留。 劇談抵掌去苛禮,賓幙主人交獻酬。 固知如此興不淺,大白豈惜爲公浮。 卻思賓散城烏集,回首新亭風景愁。 聊攄累句寫清賞,作賦能事遲曹劉。

    張嵲 唐宋诗
  • 暮春山間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鶑不語燕飛忙。 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黄公度 唐宋诗
  • 題五洩瀑布四首 其三

    越絕徒聞萬壑流,他山未比此山幽。 誰云十地有熱惱,但覺三伏生涼秋。

    喻良能 唐宋诗
  • 送吳襄陽換承宣使歸奉朝請二首 其一

    去年荆府參謀去,今歲襄州太守歸。 捐我漢南江北却,從今樂事賞心稀。 南風日日菰蒲長,秋水年年鱖鯽肥。 已斷此生湖𭲟裏,鱗鴻無用到柴扉。

    項安世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