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石子重兄示詩留別次韻爲謝三首 其一

〔宋朝〕 朱熹

此道知君著意深,不嫌枯淡苦難禁。 更須涵養鑽研力,彊矯無忘此日心。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題中峰

    中峰高拄泬寥天,上有茅菴與石泉。 晴景獵人曾望見,青藍色裏一僧禪。

    費冠卿 唐宋诗
  • 石橋詠

    巨川橫廣路,□涉吟艱危。 巧思侔神□,經途變險戲。 石梁全架□,鐵鏁竟何□。 昔有黿鼉異,今看結構奇。 □□□□補,似迫□龍移。 跨水鼇峯見,凌虛鵬翼垂。 寧勞浮柱設,詎假造舟爲。 代久堤維固,年深砌不隳。 □虹常偃蹇,雲鴈□差池。 □物三方會,傳名四海□。 □鐫起花葉,模寫躍蛟螭。 □矗平踰砥,下穹圓甚規。 □如丹洞出,窓類白巖窺。 □鶴臨華表,詞人訪古碑。 □燕□□□,郢越亘南馳。 □□無濡足,千秋長□□。 (見《文物參攷資料》一九五七年第三期俞同奎作《安濟橋補充文獻》所附詩刻拓片。 )(〖1〗按石刻詩題下原署「趙州長史崔恂」。 《新唐書》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鄭州崔氏房有崔恂,杭州刺史清河男。 其從叔崔元綜,相武后朝,則恂當是中宗、玄宗時人。 又此詩刻後有魏州司功參軍劉義□《詶崔長史》詩一首,惜已漫漶不可得辨矣。 〖2〗俞同奎文謂此詩見趙縣安濟橋下所得石刻,同時另出一石,與詩石大小相同,後味殘文尚可辨認,錄如次:「□元八年九月□□□□□□李」於時□□□□□崔恂「任深州□史□□□還此橋過喜其壯麗命」舊詩云□志並七年春俞文考定「□元八年」應爲「經營元八年」,所出詩石爲崔恂開元七年在趙州時作,次年由深州重經此橋,序而刻石。 )。

    崔恂 唐宋诗
  • 四言奉陪皇太子釋奠詩一首應令 三

    皇靈拓統,帝宅遐光。 馳威日域,浹化乾綱。 網羅千代,並吞百王。 禎凝國太(疑應作「泰」),慶襲元良。 (其三)。

    許敬宗 唐宋诗
  • 道藏歌詩 二十九

    五道息對魂,九幽罷三途。 不聞孤魂聲,但聞興樂歌。

    無名氏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九五

    眉目十分,精神一段。 巖高雪釋遲,木老春來緩。 古澗明月賓,青山白雲伴。 借光何處不分身,剎剎塵塵誰解喚。

    釋正覺 唐宋诗
  • 送硯與周宰

    巧匠斵山取山骨,媼神拱手不敢惜。 因隆作防漥作池,以金爲聲玉爲質。 藉以綈衣便挈携,置之烏皮長拂拭。 憶昨隨計西入關,太學三年同寢食。 晨昏綴緝困蠅頭,歲月磨研取雞肋。 時來偶題千佛經,吾自無功子何得。 祇今懶慢大可笑,身外了然無一物。 經時不脫管城帽,子宜不賜湯沐邑。 我今容子乞身去,却到安宜宰君室。 宰君真是瀟洒人,文章機杼乃自出。 陳玄毛穎費追呼,子堅而厚宜比德。 從茲去給上方札,便當入珥螭坳筆。 切勿勸草封禪書,亦莫上獻開邊策。 願君發明錯與誼,昨奏條畫今所急。 忠言讜論聞四方,硯乎汝爲不失職。

    朱翌 唐宋诗
  • 子雲

    子雲世所賤,既死名乃傳。 至今讀其書,共言以爲賢。 必待成丘壠,何如用當年。 貴耳不重目,斯人真可憐。

    晁公遡 唐宋诗
  • 記乙丑十月一日夜夢二首 其一

    夢裏江淮道上行,解裝掃榻喜新晴。 店門邂逅綈袍客,共把茶甌說養生。

    陸游 唐宋诗
  • 東齋雜書十二首 其七

    區芋常願雨,秧菜常願晴。 吾兒行渡江,晨起愁風生。 人生各徇私,夫豈造物情。 孰能均此意,萬里皆春耕。

    陸游 唐宋诗
  • 次韻楊僉判潜室中竹枝

    嬾龍入戶養慷枝,罷聽風雷却聽詩。 頭角不爭雲雨會,精神如畏雪霜欺。 莫教畫手流傳去,生怕時人取次知。 此腹可憐終不負,琅玕朝暮爲君披。

    項安世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