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曾總領道山仙,自挽狂瀾制百川。 廷策萬言功蓋世,臺評三上力回天。 楚東賸喜詩郵速,天北催頒詔墨鮮。 老我江湖堪野史,看公勳業手親編。
无
其他无
〔宋朝〕 張孝祥
憶曾總領道山仙,自挽狂瀾制百川。 廷策萬言功蓋世,臺評三上力回天。 楚東賸喜詩郵速,天北催頒詔墨鮮。 老我江湖堪野史,看公勳業手親編。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樝梨且綴碧,梅杏半傳黃。 小子幽園至,輕籠熟柰香。 山風猶滿把,野露及新嘗。 欲寄江湖客,提攜日月長。
泉壑帶茅茨,雲霞生薜帷。 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 閑鷺棲常早,秋花落更遲。 家童掃蘿逕,昨與故人期。
早得白眉名,之官濠上城。 別離浮世事,迢遰長年情。 廣陌垂花影,遙林起雨聲。 出關春草長,過汴夏雲生。 黠吏先潛去,疲人相次迎。 宴餘和酒拜,魂夢共東行。
路行三蜀盡,身及一陽生。 賴有殘燈火,相依坐到明。
灑密蔽璇穹,霏霏杳莫窮。 遲於雨到地,疾甚絮隨風。 四野蒼茫際,千家晃朗中。 夜迷三繞鵲,晝斷一行鴻。 結片飛瓊樹,栽花點蘂宮。 壅應邊盡北,填合海無東。 高愛危峰積,低愁暖氣融。 月交都浩渺,日射更𤫩瓏。 送臘辭寒律,迎春入舊叢。 自憐曾末至,聊復賦玄功。
十日春風隔翠岑,秪應繁朵自成陰。 樽前可要人頹玉,樹底遙知地側金。 花界三千春渺渺,銅槃十二夜沈沈。 雕槃分篸何由得,空作西州擁鼻吟。
[湘江](江水)永州路,水碧山崒兀。 古木暗[漁](魚)潭,陰雲起龍窟。 峻屏夾澄[徹](澈),怪石生[溪渤](□勒)。 [巨]艦時邅迴,輕舠已超忽。 疾如奔羽翼,清可[鑑](鑒)毛髪。 寂寞[幾](榜)漁舟,逶迤逗[啇](商)[筏]。 [我]行十月杪,猿嘯中夜發。 楓葉寒始丹,菊花冬未歇。 凝流綠可[染],積[翠](學)浮堪擷。 [峭]蒨每驚新,幽奇信誇絕。 稠[峰](峯)疊玉嶂,淺[浪](泿)翻殘雪。 石[燕](鷰)雨中飛,[塞](霜)鴻雲外別。(迴鴈峯) 泝洄已勞苦,覽[玩](翫)還愉悅。 鶴嶺訪胎仙([祁]陽縣白鶴[嶺]道士屈志静得仙處),𢈪(音吾)亭仰文[喆](哲)(祁陽𢈪亭,元中丞次山所居。)。 川間[有]漁釣,山上多薇蕨。 無[以](公)佐雍熙,何如養疵拙。 安人苟有[積](績),撫己行將[耋]。 此路好[乘桴],吾其謝羈紲。 (見《金石萃編》卷一百八。 第三句「暗魚」二字原缺,據《輿地紀勝》卷五十六補。 )(《金石萃編》錄此詩缺誤甚多,而清瞿中溶《古泉山館金石文編殘稿》卷三補錄此詩無缺,今據以校補。 瞿中溶跋云:李諒《湘中紀行》詩二十行,行三十字,正書左行。 述葊侍郎《金石萃編》所載闕十五字,又『溪渤』之『渤』誤作『勒』,『積翠』之『翠』誤作『學』,蓋搨本未精之故。 予遊浯溪,親督搨工椎打,所謂闕泐者一一皆可辨識,乃爲補之。 中云『痦亭仰文哲』,『亭』字並不作『廎』,此唐人手筆,可見次山當本用『亭』字也。 )(〖1〗石刻詩後至題「大和四年十月廿五日,[桂]管都防禦觀察處置等使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李諒,過此偶題,並領男穎同登覽。 」〖2〗《金石萃編》王昶按:「李諒,兩《唐書》無傳,《全唐詩》有其人,小傳稱諒字復言,三宰劇邑,再爲郡牧,終京兆尹,而不詳所牧何郡。 所載詩,便有《蘇州元日郡齊感懷寄越州元相公杭州白舍人》詩一首,題下注云:『時長慶四年也。 』而不載此詩。 詩中缺泐,無從校補。 此詩題曰《湘中紀行》,是官桂州刺史道經永州題此詩於𢈪亭者。 合而觀之,是諒先於長慶四年守蘇州,至此時相距七年而移守桂州,所謂再爲郡牧者是已。 《蘇州元日》詩句云『新知四十九年非』,是長慶四年年五十也,至此則五十六矣。 有一子,名穎。 諒之可見者祇此。 」)。
酴醾花底當年事,夜雪模糊照酒闌。 北省今朝枝上雪,還揩病眼作花看。
無復清池照病顔,尚餘詩思發天慳。 西風似水初鳴葉,細雨如塵不隔山。 歲熟自然民意樂,時平更覺鳥聲閒。 江梅會見花敷雪,劇飲須期倒卧還。
蓬萊仙人雙鬢霜,有蔬一豆酒一觴。 長歌勸客聲激昂,車如流水門如航。 幾生道德爲腥香,今年入謝朝明光。 歸心有如三宿桑,抱琴一笑江中央。 曰余此琴吾翕張,越山入手脩眉蒼。 不容散花來後堂,毗耶室空唯一床。 誰家金釵十二行,春風環佩鳴璆琅。 斯須吐握曾未遑,自謂山穩舟深藏。 不知有力來昏黄,如人裹飯不得嘗。 吾寧萬籟同敷揚,四時花雨仍紛滂,山高水深未易量。 可人啼鳥聲繞梁,六窗濯濯如秋陽。 天人境界誰適當,我自襪線無他長。 唯餘習氣不可忘,有時睥睨如無傍。 爐薰茗碗供平章,一機直欲舂其吭。 戰酣意定心泰康,依舊爾界還吾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