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行有恨是陰雨,不見香爐生紫煙。 安得草堂容一榻,聽松聽水日高眠。
无
其他无
〔宋朝〕 張孝祥
經行有恨是陰雨,不見香爐生紫煙。 安得草堂容一榻,聽松聽水日高眠。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神麯清濁酒,牡丹深淺花。 少年欲相飲,此樂何可涯。 沈機造神境,不必悟楞伽。 酡顏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劉伶稱酒德,所稱良未多。 願君聽此曲,我爲盡稱嗟。 一杯顏色好,十盞膽氣加。 半酣得自恣,酩酊歸太和。 共醉真可樂,飛觥撩亂歌。 獨醉亦有趣,兀然無與他。 美人醉燈下,左右流橫波。 王孫醉牀上,顛倒眠綺羅。 君今勸我醉,勸醉意如何。
豐貂長組金張輩,駟馬文衣許史家。 白鹿原頭回獵騎,紫雲樓下醉江花。 九重樹影連清漢,萬壽山光學翠華。 誰識大君謙讓德,一毫名利鬬鼃蟇。
見君生計羨君閑,求食求衣有底難。 養一箔蠶供釣線,種千莖竹作漁竿。 葫蘆杓酌春濃酒,舴艋舟流夜漲灘。 却笑農家最辛苦,聽蟬鞭馬入長安。
隄草裊空垂露眼,渚浦穿浪湊煙芽。 晴樓談罷山橫黛,夜局碁酣燭墜花。
帝曰簡才能,旌賢在股肱。 文章體一變,禮樂道逾弘。 芸閣英華入,賓門鵷鷺登。 恩筵過所望,聖澤實超恆。 夏葉開紅藥,餘花發紫藤。 微臣亦何幸,叨此預文朋。
碧幢紅苑合洪鈞,桂樹林前信有春。 莫戀花時好風景,磻溪不是釣魚人。 (見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編《桂林石刻》每一冊《唐張濬劉崇龜杜鵑花唱和詩》)(按:張、劉二人詩刻摩崖在龍隱洞,高一尺五寸,寬二尺四寸,真書徑八分。 劉詩下署銜曰:「前嶺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右僕射劉崇龜上。 」末題記一行云:「乾寧元年三月廿七日將仕郎前守監察御史張巖書。 」劉詩已收入《全唐詩》卷七一五,題僅作《寄桂帥》,有五字誤,今重錄之。 )。
津亭理櫂拂朝霞,試補東溪縣道賒。 旅突倦供樵客桂,官符貪及戍時瓜。 蟾生海岸空弦濕,天倚山城一蓋斜。 歲晚私書無憚數,輕郵不禁嶺頭花。
一念全超曠劫初,玉人端坐白牛車。 往來歷盡傍參妙,回首途中物物渠。
丈夫本願脫世鞿,丹成晝日凌空飛。 纓冠佩玉朝紫微,白銀宫闕瞻巍巍。 不然萬里將天威,提兵直解邊城圍。 苜蓿滿川天馬肥,掩取不遣一騎歸。 苦心文章亦未非,與此二事同一機。 寥寥千載見亦稀,莊屈己死吾疇依。 哀哉窮子百家衣,豈識萬斛傾珠璣。 欲洗薄蝕還光輝,熟睨無力空歔欷。
幾枝藤竹醉相携,何處千峰頂上歸。 正好臨風眺平野,却須入谷避斜暉。 酒邊泉溜寒侵骨,坐上嵐光翠染衣。 踏月過橋驚易晚,林坰回首更依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