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煙蘿第一層,翻身要勘嶺南能。 謂言檗嶠三千指,不比黄梅七百僧。
无
其他无
〔宋朝〕 釋崇嶽
不住煙蘿第一層,翻身要勘嶺南能。 謂言檗嶠三千指,不比黄梅七百僧。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秋蔬擁霜露,豈敢惜凋殘。 暮景數枝葉,天風吹汝寒。 綠霑泥滓盡,香與歲時闌。 生意春如昨,悲君白玉盤。
御廚不食索時新,每見花開即苦春。 白日臥多嬌似病,隔簾敎喚女醫人。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展禽胡爲者,直道竟三黜。 顏子何如人,屢空聊過日。 皆懷王佐道,不踐陪臣秩。 自古無奈何,命爲時所屈。 有如草木分,天各與其一。 荔枝非名花,牡丹無甘實。
布囊懸蹇驢,千里到貧居。 飲酒誰堪伴,留詩自與書。 愛眠知不醉,省語似相疎。 軍吏衣裳窄,還應暗笑余。
僻居雖愛近林泉,幽徑閑居碧蘚連。 向竹掩扉隨鶴息,就溪安石學僧禪。 古琴帶月音聲亮,山果經霜氣味全。 多謝故交憐朴野,隔雲時復寄佳篇。
南橋昏曉人萬萬[二],北邙新故塚千千。 自爲驕奢彼都邑,何圖零落此山顛。 (「爲」,蔣、項皆云通「謂」字。 )不知虛魄尋[三]歸路,但見殭屍委墓田。 青松樂飲無容色,白骨生台(苔)[四]有歲年。 地久□松摧爲薪,(項云闕字應是「青」字。 )天長[五]白骨化爲塵。 碧山明月徒自曉,黃居闇室不知晨。 (「黃居」,蔣云當作「黃泉」。 )漢家城廓(郭)[六]帝王州[七],晉國衣棺(冠)車馬流。 金國(谷)清(青)春珠騎(綺)舞,同(銅)堦碧樹玉人遊,雲起清盈驕畫閣,水堂明逈弄仙舟。 始憶斷歌催一代,(「斷歌」,項云當作「短歌」。 )娥(俄)悲長夜歷千秋。 秋楓至兮冬雪明,春兩息兮夏雲生。 墨池沙枯通草萬(蔓)[八],粧樓凡(瓦)[九]盡向林傾。 古篋重書宜筆跡,崩(路)[一○]臺鶴胃若弦聲。 (「篋」,項云當作「{𥫗/巫/八}」,同「策」,謂簡書。 「重書」,項云當作「蟲書」。 「宜」,項云當作「疑」,與「若」「同義對舉」。 )不信草經延墓(暮)[一一]齒,(「草經」,項疑當作「丹」,「丹經」與「青史」爲對。 )惟求清(青)史列虛銘(名)。 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斯(思)相望蓬萊島,玉顏暉暉並是春,人髪青青未嘗老。 星簾捲兮月牎開,鏡花搖兮山樹逈。 (「迥」,蔣、項皆云當作「迴」。 )仙衣窈窕風吹去,雨蓋飛(霏)[一二]微舞遶來。 (「雨蓋」,蔣項皆云當作「羽蓋」。 )與君攜手三山頂,如何冥寞久泉臺。 (「如何」,項云當乙作「何如」。 「久」,項云當作「九」,「九泉」與「三山」爲對。 )([一]敦煌所出凡三寫本:甲本伯二六七三,乙本斯二○四九,丙本伯二五四四。 丙卷書法極惡劣。 [二]乙丙兩卷並作「暮暮」。 [三]「尋」乙丙兩卷並作「若」。 [四]王云:「『台』應作『苔』,杜甫詩:古人白骨生青苔。 」[五]「白骨」至「天長」十六字,乙丙兩卷並缺。 [六]郭及下「冠」字並依王仲聞先生校。 [七]「州」乙丙兩卷並作「世」。 [八][九][一一][一二]並依劉校。 [一○]「崩」乙丙兩卷並作「路」。 劉云:「當作『露』。 」)。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椀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嗚呼剛兄,相識半生。 慧林勤舊,崇先寓名。 五旬戒臘,八十壽齡。 平居慷慨,末後分明。 超山之麓,示人無生。 松鶴移巢,月冷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