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風如刀割寒骨,穀已成囷不倉猝。 任從密雪落交加,旋採乾薪燒榾柮。 鋤犂滿屋牛在牢,鵝鴨亂鳴雞亂發。 割烹炊黍待鄰叟,飽向茅簷閒兀兀。 田家此樂樂無涯,誰道一生空汨沒。 公希平子定何如,我效梁鴻終適越。
无
其他无
〔宋朝〕 梅堯臣
北風如刀割寒骨,穀已成囷不倉猝。 任從密雪落交加,旋採乾薪燒榾柮。 鋤犂滿屋牛在牢,鵝鴨亂鳴雞亂發。 割烹炊黍待鄰叟,飽向茅簷閒兀兀。 田家此樂樂無涯,誰道一生空汨沒。 公希平子定何如,我效梁鴻終適越。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雙劒欲別風悽然,雌沈水底雄上天。 江迴漢轉兩不見,雲交雨合知何年。 古來萬事皆由命,何用臨岐苦涕漣。
連雲草映一條陂,鸂鶒雙雙帶水飛。 南邨小路桃花落,細雨斜風獨自歸。
西陵望何及,弦管徒在茲。 誰言死者樂,但令生者悲。 丈夫有餘志,兒女焉足私。 擾擾多俗情,投迹互相師。 直節豈感激,荒淫乃淒其。 潁水有許由,西山有伯夷。 頌聲何寥寥,唯聞銅雀詩。 君舉良未易,永爲後代嗤。
夫妻擬百年,妻即在前死。 男女五六箇,小弱未中使。 衣破無人縫,小者肚露(一作「路」)地。 更娶阿娘來,不肯縫補你。 入戶徒衣食,不肯知家事。 合鬪遺啾唧,阿娘嗔兒子。 家內既不和,靈神(張將二字互乙)不歡喜。 後母即後翁,故故來相值。 [□□□□□],故來尋常事。 欲得家裏知,孤養小兒子。 (以上三十六首皆錄自前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二劉復輯《敦煌掇瑣》三○,原件編號爲伯三四一八。 據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五參校。 張氏另參用了伯三七二四、斯六○三二及蘇二八五二卷點校。 )(按:劉復《敦煌掇瑣》目錄謂此卷卷殘,抄出者共五十二首。 童養年輯《全唐詩續補遺》卷二據以選錄十首。 今將童氏未錄者全部錄出,合計共得詩四十二首,不及劉氏所言之數,因篇章分合不同之故耳。 又劉氏於末首眉批:「原本似未寫完。 」然細審詩意及押韻,似第十七句脫去,全詩已抄完。 原卷首殘尾不殘。 按:上錄伯三四一八、伯三七二四、伯六○三二等三卷所錄五言詩,原皆不題作者。 張錫厚考爲王梵志作。 然此組詩內容與王梵志詩有較大不同,是否即王梵志作,尚可討論。 今姑從張說,錄存於王詩之末,以俟考詳。 )。
誰家好事許相過,有酒何妨醉面酡。 兄弟偶同詞館逸,林泉偏傍故園多。 晨鍾屢趁伊蒲飯,晚艇時聽欵乃歌。 莫遣是非來到耳,只應憨睡奈閒何。
龍德當陽開泰運,凰樓南面御階平。 恩波浩蕩寬如海,八彩重瞳仰聖明。
去臘尋幽良獨難,杖藜何處見斕斑。 江村籬落雪晴路,水月池臺春近山。 紙帳朦朧來醉裏,人家依約在林間。 西湖處士君今是,月曉多應獨自攀。
盡將丘壑捲胸中,醉帽歸時御晚風。 明日府公催吏牘,可堪騎馬踏香紅。
星芒垂耀筆牀寒,河漢波流硯滴乾。 棐几松跗入三昧,一篇詩就一杯殘。
馬羣雜沓草蒙茸,刮目權奇一洗空。 天末也煩行李到,歲寒聊得酒尊同。 梅花夜夜湘南雨,榕葉年年海北風。 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雲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