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腹不詫金石音,吟步竹塢俄梅林。 方愛羣鶩漾清泚,忽聽一鴻啼晏陰。 野飯不妨隨分飽,盃酒却憶向來深。 明朝晴雨恐未卜,鷗鷺盟寒空復心。
无
其他无
〔宋朝〕 陳造
鼓腹不詫金石音,吟步竹塢俄梅林。 方愛羣鶩漾清泚,忽聽一鴻啼晏陰。 野飯不妨隨分飽,盃酒却憶向來深。 明朝晴雨恐未卜,鷗鷺盟寒空復心。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朏晨爭舉,天宗禮闢。 夜典涼秋,陰明湛夕。 有𨣧斯旨,有牲斯碩。 穆穆其暉,穰穰是積。
因將歲月離三島,閑貯風煙在一壺。 爲問金烏頭白後,人間流水却回無。
夕陽秋更好,斂斂蕙蘭中。 極浦明殘雨,長天急遠鴻。 僧窗留半榻,漁舸透疎篷。 莫恨清光盡,寒蟾即照空。
北巖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新松五十年,藤蘿成古樹。 題詩昔佳士,清風二林喻。 上智失扣關,多被浮名誤。 蓮扃壓月澗,空美黃金布。 江翻島嶼沈,木落樓臺露。 伊余東還際,每起煙霞慕。 旋爲儉府招,未得窮野步。 西軒白雲閣,師辭洞庭寓。 越城今送歸,心到焚香處。
側影頻移未退朝,喜逢賢相日從高。 當時不有樊姬問,令尹何由進叔敖。
南院司徒鎮洛京,未經三月政聲成。 四方羣后皆如此,端坐庸夫見太平。 (《全五代詩·補遺》引《洛陽縉紳舊聞記》)(見《洛陽縉紳舊聞記》卷一《少師佯狂》。 )。
千年松樹枝芳偃,屈曲如人掉臂形。 見說瓦棺藏檜下,杜生題後定時名。 (以上二十首均錄自上海圖書館據天一閣藏本所攝膠卷明嘉靖刻本嘉三十二年黃紹文纂《六合縣志》〖簡稱《嘉靖志》〗卷八《藝文志·詩類》。 校以光緒癸未年刊賀廷壽纂《六合縣志》〖簡稱《光緒志》〗卷七所錄詩及光緒刊朱緒曾輯《金陵詩徵》卷三五所收詩。 《光緒志》錄十六首,缺《治浦橋》、《滁河》、《儒學舊基》、《城隍廟》四首。 《金陵詩徵》僅收《龍池》之一、《廢如歸館》二首。 )(〖1〗《嘉靖志》題注:「《嘉定志》:偃松在牛市街,文宣王廟前,偃蹇若蓋,清陰數畝。 傳云杜荀鶴所植。 又云松下有瓦棺。 」〖2〗《光緒志》詩末注:「古志云,松下有瓦棺。 」〖3〗《嘉靖志》詩末注:「按以上二十首,皆郟滂詩。 五十首,今《成化志》所載僅數首耳,餘皆《嘉定志》得之,然尚未及其半云。 」〖4〗《嘉靖志》卷首凡例云:「宋嘉定間縣令劉昌詩所修志,板已劘滅,其本無傳。 近於藏書家覓得寫本,據其所載,有可採者增入。 」〖5〗《嘉靖志》卷四《秩官志》云:「郟滂,光化中爲六合宰,嘗作《懷古詩》五十首,敍靈巖則曰:『巖峻嘗有靈瑞。 』敍龍津則曰:『士馬更戍往來。 』若儒學、士林館、龍池、昌市樓等處,皆有題詠。 意滂必文彩風流之士,當時之民被和平之化矣。 惜其政事無傳,詩之存者載《詩紀》。 」末注:「《嘉定》、《成化志》。 」〖6〗《光緒志》卷四《官師志》云:「郟滂,光化中爲六合令。 懼文獻無徵,作《懷古詩》五十首,各繫以小敍,今其詩存者三十二首,惜政蹟不傳。 」〖7〗《金陵詩徵》卷三五錄滂詩二首,小傳云:「滂,光化中六合令,因家焉。 」注云:「宋《嘉定六合縣志》云:郟令懼棠邑文獻無徵,作《懷古詩》五十首,各係以小敍,其叙靈巖曰:『巖峻嘗有靈瑞。 』敍龍津曰:『士馬更戍往來。 』士林曰:『其地業儒多宦。 』敍寺則始於解脫,敍混成觀則起於宋元。 《嘉靖儀真志》存三十二首,至雍正乙卯六合令蘇作睿《志》尚存十六首,乾隆癸卯廖掄升《志》,乃悉削去。 唐人著作,徵文考獻,何可棄也。 」今按:嘉定、成化修《六合縣志》,今均無傳。 傳世者以《嘉靖志》爲最早,所錄二十首。 據修志者所云,則《嘉定志》所收亦不過此數。 《光緒志》當係自雍正《六合縣志》轉錄,文字歧異較多,疑非源出於嘉靖《六合縣志》,而係自嘉靖《儀真縣志》錄出。 唐六合縣轄境,明代部分歸儀真縣,故其詩得兼收之。 今傳《儀真縣志》,似以《隆慶志》爲最早,已有影印天一閣本行世,經檢幷無滂詩。 朱緒曾、賀廷壽皆清季人,皆云所存有三十二首之數,疑曾獲見嘉靖《儀真縣志》,俟續訪之。 滂詩除已錄出之二十一首外,僅知詩題者尚有《靈巖》、《龍津》、《昌市樓》、《混城觀》等,已見前錄。 )。
芡觜静緘秋水碧,梨腮深抺夕陽紅。 近來詩社争相勝,幽討冥搜字字工。
飛瀑來從小雁蕩,靈源頗類大龍湫。 矩羅尊者不須占,乞與山翁取次游。
象山聞說是君開,雲木參天瀑響雷。 好去山頭且堅坐,等閑莫要下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