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送薛子明赴歙縣尉二首 其二

〔宋朝〕 許及之

新安今太守,癸未昔同年。 老手親師範,良規得吏筌。 徑須如渭尉,切勿效梅仙。 閒暇何妨學,科名是世傳。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閑怨

    妾恨比斑竹,下盤煩冤根。 有筍未出土,中已含淚痕。

    孟郊 唐宋诗
  • 春日重遊平湖

    湖上春風發管弦,須臨三十此離筵。 離人忽有重來日,遊女初非舊少年。 官職已辜疲瘵望,詩名空被後生傳。 啼鶯莫惜蹉跎恨,閑事聽吟一兩篇。

    薛能 唐宋诗
  • 次追和清遠道士詩韻

    一代先後賢,聲容劇河漢。 況茲邁古士,復歷蒼崖竄。 辰經幾十萬,邈與靈壽翫。 海嶽尚推移,都鄙固蕪漫。 羸僧下高閣,獨鳥沒遠岸。 嘯初風雨來,吟餘鐘唄亂。 如何鍊精魄,萬祀忽欲半。 寧爲斷臂憂,肯作秋柏散。 吾聞酆宮內,日月自昏旦。 左右修文郎,縱橫灑篇翰。 斯人久冥漠,得不垂慨歎。 庶或有神交,相從重興讚。

    陸龜蒙 唐宋诗
  • 同崔駙馬曉初登樓思京

    麗譙通四望,繁憂起萬端。 綺疏低晚魄,鏤檻肅初寒。 白雲鄉思遠,黃圖歸路難。 唯餘西向笑,暫似當長安。

    駱賓王 唐宋诗
  • 頌六十二首 四十三

    眷屬多孜擾,染著亂心神。 親疎未可定,何得偏憎憐。 乾城無片實,渴鹿諍燄塵。 息心上空響,廢念心真源。 (見同書卷六五《離著部》)。

    道世 唐宋诗
  • 送校理梁同年子輔守彭門

    衆萬欣有託,我興渺無依。 軻雄去則久,道論何其衰。 味薄成抱惡,時趨化心低。 豈謂杳莽中,有子相嬉嬉。 君乃柏下苓,我乃松間絲。 河關兩值遇,綢繆竟天姿。 直我我即敬,曉我我自思。 如何萬里舟,忽去不可維。 頻變覺情易,人遠中自移。 持杯動孤影,秋風又凄其。 去日懸幾許,重來傍衰遲。 渾渾皓首交,願言固來茲。

    員興宗 唐宋诗
  • 別廬山

    山北山南已徧游,又移行李向西州。 身如孟子論行止,心愧淵明任去留。 峯頂今宵應好月,人間明日是中秋。 天池一塔遥相送,深喜浮雲爲我收。

    王十朋 唐宋诗
  • 曉起

    霜挾清寒凍殺人,袖中十指怯頭巾。 金篦落地拾不得,却是穿窗曉日痕。

    楊萬里 唐宋诗
  • 書四祖大醫巖

    大醫巖巖石所護,大醫無恙石無故。 此時醫去石亦隳,我知造物本無迕。 一生老脇不即床,更欲得飽知無方。 禹三過門不及室,僅有一髮傳之湯。 丈夫事難有如此,子嘗折肱父墮齒。 我寧忍死不忍欺,坐聽寒巖落松子。 東山舊食西山薇,許身長作山中歸。 白頭司馬有家法,童子雖弱勝吾衣。 我來拊石三慟哭,莓苔不驚雨新沐。 山空寂寥醫不來,蚍蜉大樹空崔嵬。

    釋寶曇 唐宋诗
  • 依韻和丁元珍寄張聖民及序

    平生天下友,常以道義求。 良朋既我遘,沒齒無怨尤。 向來六七輩,非可取次儔。 議論吐肝膽,慷慨從竄投。 上能同所樂,下能同所憂。 出處乃一致,顔色無媚媮。 詩書每博約,文酒時獻酬。 其間最達者,今已問喘牛。 我如溝中斷,不入刀斧鎪。 未忍捨素業,筆墨老更遒。 豈願學葛藟,柔弱附彼樛。 但慕張平子,閑居吟四愁。 譬若種香蘭,幸勿憂臭蕕。 顧茲髮向衰,仕路行將休。 自甘貧賤死,肯作兒女羞。 夷齊何其清,尚餓不食周。 末途逢元珍,果然知品流。 當時守南方,非是寡筭籌。 城空無一兵,有智欲誰諏。 直令韓彭處,奚所施善謀。 在法責固深,屈辱凡幾秋。 無人一引手,落穽窮更幽。 乃以詩戰我,摐摐排利矛。 用多以擊少,左旋而右抽。 困蹙全奪氣,奔降且無由。 孰意吾晚節,獲奉君子游。 宴屢接其席,行屢接其輈。 遂使西歸航,岸泊獨淹留。 張侯喜聞館,坐久月影收。 燭盡繼以薪,夜分方還舟。 自古賢與愚,一一爲冢丘。 定知不可免,安用計短脩。 會須舉杯杓,亦莫忘歌謳。

    梅堯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