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川清苦更清狂,一夜相思不可當。 解道是君看亦好,不然白地斷人腸。
无
其他无
〔宋朝〕 許及之
玉川清苦更清狂,一夜相思不可當。 解道是君看亦好,不然白地斷人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美玉常爲器,茲焉變漏巵。 酒漿悲莫挹,樽俎念空施。 符彩功難補,盈虛數已虧。 豈惟孤玩好,抑亦類瑕疵。 清越音雖在,操持意漸隳。 賦形期大匠,良璞勿同斯。
門前蜀柳□知春,風澹煖煙愁殺人。 將謂只栽郡樓下,不知迤邐連南津。 南津柳色連南市,南市戎州三百里。 夷陬蠻落相連接,故鄉莫道心先死。 我今帝里尚有家,門前嫩柳插仙霞。 晨霑太一壇邊雨,暮宿鳳皇城裏鵶。 別來三載當誰道,門前年年綠陰好。 春來定解飛雪花,雨後還應庇煙草。 憶昔當年栽柳時,新芽茁茁嫌生遲。 如今宛轉稊著地,常向綠陰勞夢思。 不道彼樹好,不道此樹惡。 試將此意問野人,野人盡道生處樂。 爲報門前楊柳栽,我應來歲當歸來。 縱令樹下能攀折,白髮如絲心似灰。
雨微微,煙霏霏,小庭半拆紅薔薇。 鈿箏斜倚畫屏曲,零落幾行金鴈飛。 蕭關夢斷無尋處,萬疊春波起南浦。 凌亂楊花撲繡簾,晚窗時有流鶯語。
東陽海水清,水清復見底。 靈源流法泉,斫水刀而痕。 我見頑愚士,燈心拄須彌。 寸樵煮大海,足抹大地石,蒸沙成飯無,磨甎將爲鏡。 說食終不飽,直須著力行。 恢恢大丈夫,堂堂六尺土。 枉死埋塚下,可惜孤標物。 (同前書卷三十三。 此條承陳允吉師告知)。
千年松樹枝芳偃,屈曲如人掉臂形。 見說瓦棺藏檜下,杜生題後定時名。 (以上二十首均錄自上海圖書館據天一閣藏本所攝膠卷明嘉靖刻本嘉三十二年黃紹文纂《六合縣志》〖簡稱《嘉靖志》〗卷八《藝文志·詩類》。 校以光緒癸未年刊賀廷壽纂《六合縣志》〖簡稱《光緒志》〗卷七所錄詩及光緒刊朱緒曾輯《金陵詩徵》卷三五所收詩。 《光緒志》錄十六首,缺《治浦橋》、《滁河》、《儒學舊基》、《城隍廟》四首。 《金陵詩徵》僅收《龍池》之一、《廢如歸館》二首。 )(〖1〗《嘉靖志》題注:「《嘉定志》:偃松在牛市街,文宣王廟前,偃蹇若蓋,清陰數畝。 傳云杜荀鶴所植。 又云松下有瓦棺。 」〖2〗《光緒志》詩末注:「古志云,松下有瓦棺。 」〖3〗《嘉靖志》詩末注:「按以上二十首,皆郟滂詩。 五十首,今《成化志》所載僅數首耳,餘皆《嘉定志》得之,然尚未及其半云。 」〖4〗《嘉靖志》卷首凡例云:「宋嘉定間縣令劉昌詩所修志,板已劘滅,其本無傳。 近於藏書家覓得寫本,據其所載,有可採者增入。 」〖5〗《嘉靖志》卷四《秩官志》云:「郟滂,光化中爲六合宰,嘗作《懷古詩》五十首,敍靈巖則曰:『巖峻嘗有靈瑞。 』敍龍津則曰:『士馬更戍往來。 』若儒學、士林館、龍池、昌市樓等處,皆有題詠。 意滂必文彩風流之士,當時之民被和平之化矣。 惜其政事無傳,詩之存者載《詩紀》。 」末注:「《嘉定》、《成化志》。 」〖6〗《光緒志》卷四《官師志》云:「郟滂,光化中爲六合令。 懼文獻無徵,作《懷古詩》五十首,各繫以小敍,今其詩存者三十二首,惜政蹟不傳。 」〖7〗《金陵詩徵》卷三五錄滂詩二首,小傳云:「滂,光化中六合令,因家焉。 」注云:「宋《嘉定六合縣志》云:郟令懼棠邑文獻無徵,作《懷古詩》五十首,各係以小敍,其叙靈巖曰:『巖峻嘗有靈瑞。 』敍龍津曰:『士馬更戍往來。 』士林曰:『其地業儒多宦。 』敍寺則始於解脫,敍混成觀則起於宋元。 《嘉靖儀真志》存三十二首,至雍正乙卯六合令蘇作睿《志》尚存十六首,乾隆癸卯廖掄升《志》,乃悉削去。 唐人著作,徵文考獻,何可棄也。 」今按:嘉定、成化修《六合縣志》,今均無傳。 傳世者以《嘉靖志》爲最早,所錄二十首。 據修志者所云,則《嘉定志》所收亦不過此數。 《光緒志》當係自雍正《六合縣志》轉錄,文字歧異較多,疑非源出於嘉靖《六合縣志》,而係自嘉靖《儀真縣志》錄出。 唐六合縣轄境,明代部分歸儀真縣,故其詩得兼收之。 今傳《儀真縣志》,似以《隆慶志》爲最早,已有影印天一閣本行世,經檢幷無滂詩。 朱緒曾、賀廷壽皆清季人,皆云所存有三十二首之數,疑曾獲見嘉靖《儀真縣志》,俟續訪之。 滂詩除已錄出之二十一首外,僅知詩題者尚有《靈巖》、《龍津》、《昌市樓》、《混城觀》等,已見前錄。 )。
合瞑刺縫罷,守啼方達曙。 帶長垂兩巾,代人交手處。
文公不可見,空使蜀人傳。 講席何時散,高臺豈復全。 豐碑文字滅,冥漠不知年。
蔟蔟排弦聲流美,因風獨弄無宮徵。 閑庭引思道情中,五音不入行人耳。 仰望雲霄聽未足,何期到了不成曲。 秋蟬夜噪素琴鳴,邊城角罷春水淥。 高懸韻響聲來去,常深興寐無相阻。 不類樂中得此名,圓月明時何自苦。 凄清激節繁空影,日夜如流後天永。 無窮之外更無窮,依傍羣弦方始品。
萬點春風吐白雲,孤芳繞屋占雲根。 幽閑中得幽閑處,暗水流香緊閉門。
男兒三十未成名,肯但區區事筆耕。 王粲平時希負鼎,賈生今日請長纓。 漫漫海內妖氛暗,策策腰間老劍鳴。 會使蒼生重奠枕,北山休顧小猿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