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送高仲遠赴滁倅

〔宋朝〕 樓鑰

高氏在四明,於今爲清門。 貳卿道素高,夫人德尤尊。 子弟盡恂恂,夫君更春溫。 昔年奉慈親,定省嚴晨昏。 今日當門戶,友愛深弟昆。 伉儷信緣合,端良由性根。 門中有孤嫠,極意均撫存。 與我親兒女,次第了嫁婚。 不可解於心,肯自以爲恩。 不言而躬行,後生熟見聞。 諸郎已秀發,穎異有佳孫。 鄉評共歸重,內外無間言。 公勤官業廣,所至治不煩。 僊舟何遽西,行行佐侯藩。 環滁皆好山,風月當平分。 醉翁與樂全,遺蹟今尚存。 况有賢史君,易鎮方北轅。 公餘陪嘯詠,相映如瑶琨。 生來仕平進,自此朱兩轓。 從兄今鼎貴,鼇禁兼掖垣。 君其繼英躅,復收舊青氈。 老我得投閑,頻年接清歡。 同社摻君袪,戀戀傾離樽。 梅風吹溽暑,祝君尚加餐。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題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一

    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 日月中堂見,江湖滿座看。 夜凝嵐氣濕,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詩思殘。

    張祜 唐宋诗
  • 應天長 二

    雙眉澹薄藏心事,清夜背燈嬌又醉。 玉釵橫,山枕膩,寶帳鴛鴦春睡美。 別經時,無限意,虛道相思憔悴。 莫信綵箋書裏,賺人腸斷字。

    牛嶠 唐宋诗
  • 七八

    造酒罪甚重,酒肉俱不輕。 若人不信語,(「語」,伯三七一六、斯二七一○卷作「義」。 )撿取《日槃經》。 (「日」,伯三七一六、伯三六五六卷作「湼」。 )。

    王梵志 唐宋诗
  • 豐溪秋社

    稻熟瓜纍歲有仁,烹鷄割豕祀田神。 分腥不覺歸來晚,一幅雲煙擁醉人。 (〖1〗《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集歷代史志書目皆不著錄。 此本爲乾隆庚申其裔孫積祚所刊,稱其從叔高祖元進所手錄,黃之雋、邵泰、儲大文皆爲之序,稱其湮沒八百年而始顯。 然其書晚出,授受源流渺不可考,越宋、元、明至今,忽傳於世,論者頗以爲疑。 」並舉用詞數條,以爲不似晚唐五代人語。 且謂《春雪往柵山》一詩,題中有「敲詩驢子背上」語。 實賈島咏推敲二字不定,見《唐摭言》,鄭綮言『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見《唐詩紀事》,在今日則爲故典,在唐末猶爲近事,不應從慶用之。 且稱吟詩爲推敲,已屬割裂,至改爲敲詩,明以前人實無此語。 按南高圖書館藏同治重鐫本此詩題作《春日往柵山吟詩於驢子背上未即就誤入側徑爲叢莽所縛卒成之》。 無敲詩之語,是傳本有不同也。 其餘用詞可疑者,又安知非輾轉抄刻中所致耶? 至古籍之不顯于當世而復見於後代者,其例實繁,故仍錄存之,以俟海內方家之論定焉。 )。

    呂從慶 唐宋诗
  • 由皖口歸昇州作(題擬)

    一夜黃星照官渡,本初何面見田豐? (《徐公文集》附《徐鉉行狀》引。 )。

    徐鉉 唐宋诗
  • 陶穀引諺

    闌單帶,疊垛衫,肥人也覺瘦嚴巖。 (見《說郛》卷六一《清異錄》)(〖1〗《清異錄》釋云:「蘭單,破裂之狀。 疊垛,補衲蓋掩之多。 」)。

    佚名 唐宋诗
  • 送十五舅

    深林秋水近日空,歸棹演漾清陰中。 夕浦離觴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鳴蟲。

    王昌齡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一九七

    一亙清虛,十分明白。 借兮是功,轉兮非色。 天蓋地擎兮體之有餘,雷轟電掣兮用之不測,情未生時如何隔。

    釋正覺 唐宋诗
  • 卧病累日羸甚偶復小健戲作三首 其二

    伏枕瀕九死,下床如再生。 幸回蒿里駕,猶作越吟聲。 拂几嗟塵積,開書覺眼明。 淖糜方自養,未敢憶南烹。

    陸游 唐宋诗
  • 用韻約宋宰諸公爲尋梅之行

    澹烟寒雨洗輕埃,千樹江頭探借開。 莫倚風流貪畫柳,直須火急去尋梅。 可能卯酒三盃罷,索取冰姿一笑回。 好手河陽教落後,紛紛桃李滿輿臺。

    虞儔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