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作瀟湘客,憔悴東秦歸不得。 西軒忽見好溪山,如何却有楚鄉憶。 讀書誤人四十年,有時醉把闌干拍。
无
其他无
〔宋朝〕 富弼
昔年曾作瀟湘客,憔悴東秦歸不得。 西軒忽見好溪山,如何却有楚鄉憶。 讀書誤人四十年,有時醉把闌干拍。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龍樓光曙景,魯館啓朝扉。 豔日濃妝影,低星降婺輝。 玉庭浮瑞色,銀牓藻祥徽。 雲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旂。 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 鳴珠佩曉衣,鏤璧輪開扇。 華冠列綺筵,蘭醑申芳宴。 環階鳳樂陳,玳席珍羞薦。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 歡凝歡懿戚,慶叶慶初姻。 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疎頻。 方期六合泰,共賞萬年春。
逍遙人事外,杖屨入杉蘿。 草色寒猶在,蟲聲晚漸多。 靜逢山鳥下,幽稱野僧過。 幾許新開菊,閑從落葉和。
陰沴姦陽,來暴於襄。 洎入大郛,波端若鋩。 觸厚摧高,不知其防。 駭潰顛委,萬室皆毀。 竈登蛟鼉,堂集鱣鮪。 惟恩若讎,母不能子。 洪潰既涸,閈閎其虛。 以隳我堵,以剝我廬。 酸傷顧望,若踐丘墟。 帝曰念嗟,朕日南顧。 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滔滔襄郊,捽我嬰孺。 於惟餘甿,飢傷喘呼。 斯爲淫痍,孰往膏傅。 惟汝元寮,僉舉明哲。 我公用諧,苴茅杖節。 來視襄人,噢咻提挈。 不日不月,咍乎抃悅。 乃泳故隄,陷於沙泥。 缺落坳圯,由東訖西。 公曰嗚呼,漢之有隄。 實命襄人,不力乃力,則及乃身。 具鍤與畚,漢隄其新。 帝廩有粟,帝府有緡。 爾成爾隄,必錫爾勤。 襄人怡怡,聽命襄滸。 背襄肩杵,奔走蹈舞。 分之卒伍,令以麾鼓。 尋尺既度,日月可數。 登登嶪嶪,周旋上下。 披峴斲楚,飛石輓土。 舉築殷雷,駭汗霏雨。 疲癃鰥獨,奮有筋膂。 呀吁來助,提筐負筥。 不勞其勞,雜沓笑語。 咸曰盧公,來賜我生。 斯隄既成,蜿蜿而平。 確爾山固,屹如雲橫。 漢流雖狂,堅不可蝕。 代千年億,與天無極。 惟公之隄,昔在人心。 既築既城,橫之於南。 萌渚不峻,此門不深。 今復在茲,於漢之陰。 斯堤已崇,茲民獲祐。 齯童相慶,室以完富。 貽於襄人,願保厥壽。 繄公之功,赫焉如晝。 捍此巨災,崒若京阜。 天子賜之,百姓載之。 族孫作詩,昭示厥後。
東君愛惜與先春,草澤無人處也新。 委囑露華幷細雨,莫教遲日惹風塵。
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 掃地樹留影,拂牀琴有聲。 落日長安道,秋槐滿地花。
□□□□□,兒大君須死。 天使遣如然,兩俱不得止。 愚夫無所知,欲得見□□。 □□□□□,□□□欲死。
人人來問此中妙,懷素自云初不知。 (見明汪珂玉《汪氏珊瑚網法書題跋》卷二《藏真草書清淨經》附劉世昌跋引)(按:《全唐詩》卷八○八收懷素詩二首,傳云:「懷素,京兆人,從玄奘法師出家,上元三年,詔住西太原寺,尋歸西京。 以草書名。 」此傳實將同名之另一僧事跡誤入。 玄奘法嗣懷素,事跡詳《開元釋教錄》卷九,《宋高僧傳》卷十四,精於四分律,未聞其能詩善書。 所收二詩,皆以草書名世之長沙僧懷素作。 《題張僧繇醉僧圖》,出《圖畫見聞志》卷五:「又僧繇曾作《醉僧圖》傳於世,長沙僧懷素有詩云〖略。 〗」又米芾《書史》云:「懷素草書『祝融高座對寒峰』綠絹帖兩行,此字最佳,石紫微常刻石。 」所引一句,即《寄衡嶽僧》之首句。 《沅湘耆舊集》卷十收二詩歸長沙草書僧,是。 )。
却取抽成汞,還燒遣作砂。 上仙方祕密,中禁藥精華。 紫炁含真色,朱光雜曉霞。 欲將同一體,須更猛三花。 。
霜日薄西牖,境寂趣自閒。 風篁宿天籟,海碧沈雲山。 宮樹未全落,棲烏相與還。 心疑蹈虛宇,跡乃塵清班。 自顧丘壑志,何施軒冕顔。 終當謝緋服,戢翼榆枋間。
仇虜何須殺,調和乃妙機。 又聞堅誓約,不用講攻圍。 六月鵬南徙,三春雁北歸。 自知同斥鷃,蓬艾且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