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后章江上,知從五馬車。 君才猶未用,吾老更焉如。 間闊思眉宇,殷勤得手書。 喜聞衣綵樂,入饌有江魚。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炎
解后章江上,知從五馬車。 君才猶未用,吾老更焉如。 間闊思眉宇,殷勤得手書。 喜聞衣綵樂,入饌有江魚。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躊躕古塞關,悲歌爲誰長。 日行見孤老,羸弱相提將。 聞其呼怨聲,聞聲問其方。 方言無患苦,豈棄父母鄉。 非不見其心,仁惠誠所望。 念之何可說,獨立爲悽傷。
旅行雖別路,日暮各思歸。 欲下今朝淚,知君亦濕衣。
田園莽蒼經春早,籬落蕭條盡日風。 若問經過談笑者,不過田舍白頭翁。
蒼翠岧嶤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 飛流便向砌邊挂,片月影從窗外行。 馴鹿不知誰結侶,野禽都是自呼名。 只應禪者無來去,坐看千山白髮生。
業薪心火日燒煎,浪死虛生自古然。 陸氏稱龍終妄矣,漢家得鹿更空焉。 白衣居士深深說,青眼胡僧遠遠傳。 剛地無人知此意,不堪惆悵落花前。
畫角聲中朝暮浪,青山影裏古今人。 煙低紫陌千行柳,日暮朱樓一曲歌。 洛水波聲新草樹,嵩山雲影舊樓臺。 雲布長天龍勢逸,風高秋月雁行齊。 風遞鶯聲喧座上,日移花影倒林中。 芳園醉散花盈袖,幽逕吟歸月在帷。 極目遠山煙外暮,傷心歸棹月邊遲。
山寂寂兮無人,又蒼蒼兮多木。 羣龍兮滿朝,君何爲兮空谷。 文寡和兮思深,道難知兮行獨。 悅石上兮流泉,與松間兮草屋。 入雲中兮養雞,上山頭兮抱犢。 神與棗兮如瓜,虎賣杏兮收穀。 愧不才兮妨賢,嫌既老兮貪祿。 誓解印兮相從,何詹尹兮何卜。
傍看數箇大憨癡,造宅舍擬作萬年期。 人人百歲乃有一,縱令長命七十稀。 少少撩亂死。 □□□□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暫時。 中途少少遼亂死,亦有初生嬰孩兒。 無問男夫及女婦,不得驚忙審三思。 年年相續罪根重,月月增長肉身肥。 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獨養神猪兒。 不能透圈四方走,還須圈裏待死時。 自造惡業還自受,如今痛苦還自知。 (以上十八首均錄自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一。 張氏所據本爲斯七七八、斯五七九六、斯五四七四、斯一三九九卷,幷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冊《王梵志詩集》參校。 )(按:本卷所錄王梵志詩,皆據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另曾參校《大正藏》本及《敦煌掇瑣》。 錄詩的原則是,儘可能地保持王詩的原貌。 凡原文可通者,儘可能保持原文。 原文顯誤,張氏所改爲無可移易者,即予改正。 原文雖誤,張氏所作改動尚難成定論者,則仍保留原文,而以張說附收其下。 各本有異文者,擇其善者爲正文,異文注出「一作某」。 張錫厚爲王梵志詩的校錄、寫定作了十分可貴的努力,本卷充分利用了他的成果,筆者只在少數詩章的分篇及文字的定奪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應該在這裏說明的。 )。
藥岫龍泉照瞻清,乾坤宗匠盡流行。 格高一句難分出,驀就雲巖谷口明。 。
麥熟蠶登處處同,萬家舉首謝天公。 尚憂六月旱爲虐,却喜連宵雨已通。 萬事自知成老懶,一心祇是願年豐。 從今準擬添新釀,要使樽中酒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