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文帝議以賈誼任公卿絳灌馮敬等害之乃毀誼曰洛陽年少擅權於是天子疏之以誼爲長沙王太傅

〔宋朝〕 袁說友

諸老讒言入,長沙遠地留。 一聞天子議,衆嫉少年謀。 自墮姦諛術,誰寬痛哭憂。 至今言絳灌,猶爲孔門羞。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江行無題一百首 五十六

    墜露曉猶濃,秋花不易逢。 涉江雖已晚,高樹搴芙蓉。

    錢起 唐宋诗
  • 翫花五首 二

    麴塵溪上素紅枝,影在溪流半落時。 時人自惜花腸斷,春風却是等閑吹。

    徐凝 唐宋诗
  • 巫峽

    巫山蒼翠峽通津,下有仙宮楚女真。 不逐彩雲歸碧落,却爲暮雨撲行人。 年年舊事音容在,日日誰家夢想頻。 應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猶得覩芳塵。

    曹松 唐宋诗
  • 晚景遊泛懷友詩

    龍門(丁誤作「開」)依御溝,鳳轄轉芳洲。 雲峰初辨(《御覽》作「辯」)夏,麥氣早迎秋。 山翠餘煙積,川平晚照收。 浪隨文鷁轉,渡(《御覽》作「波」)逐彩鴛浮。 風花輕未落(《御覽》作「洛」),巖泉咽不流。 一辭金谷苑,空想(丁注:「一作思」)竹林遊。 (見《初學記》卷十八,以《太平御覽》卷四一○、丁福保輯《全梁詩》卷十參校。 )(按:《初學記》收此詩,題爲「梁蕭鈞」,《御覽》則僅云「蕭鈞」,不注朝代。 丁福保輯入《全梁詩》,然作者小傳則採《南齊書》卷四五齊太祖十一子鈞傳,另注云:「按《唐書》亦有蕭鈞,蕭瑀從子也,仕至太子率更令。 」又於詩題下注:「此詩類唐人作,當爲唐蕭鈞也。 《初學記》作梁。 」其說是。 南齊之蕭鈞,於海陵初立未久即遇害,未入梁,不得稱梁人。 此其一。 齊梁之際,南北分割,南人除了出使或奔降,無緣入洛。 此詩明言龍門御溝,非南朝人所作甚明。 南齊蕭鈞自十餘歲領江州刺史,至二十二歲遇害,皆在江南,仕歷甚明,無入洛事。 此其二。 唐之蕭鈞,其曾祖蕭詧爲後梁宣帝,祖巋爲後梁明帝,父珣入隋復封梁國公,恐徐堅等即因此而誤署其爲梁人。 此其三。 唐史稱鈞「博學有才望」,屢爲舍人、學士,其集三十卷,開元《古今書錄》收入。 其身份、經歷均與詩合,徐堅亦得以採擷。 此其四。 綜以上諸證,故收入。 今人逯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不收此篇,甚是。 )。

    蕭鈞 唐宋诗
  • 金液還丹歌(題擬) 十一

    含養天然稟至神,沖和之氣結成身。 富貴只緣懷五彩,心知鉛汞共成親。

    元陽子 唐宋诗
  • 松齋直指因喫粽與兄弟論鐵酸豏金剛圈栗棘蓬話作三偈見寄合爲一偈酬之

    直指喫粽被粽賺,吐出多年鐵酸豏。 俊鷹纔見插天飛,餓狗牀根爭咂啖。 忽然變作蒲與圈,鷹也迷蹤狗也奔。 百年滯貨無人要,千里持來訪我門。 象牙不出老鼠口,富貴或生窮相手。 倒把春風二月花,滿勸松齋一杯酒。

    釋慧空 唐宋诗
  • 讀何斯舉黄州秋居雜詠次其韵十首 其七

    賦性本剛褊,直欲棲深山。 晚乃稍悔悟,自恨不少寬。 胡越本一家,禍福環無端。 少忍萬事畢,孰爲熱與寒。 我友爲我言,冠蓋滿長安。 人人不如君,八十猶朱顔。

    陸游 唐宋诗
  • 送周郎

    我居山陰古大澤,四顧茫茫烟水白。 平時轍迹所不到,玉樹郎君肯來客。 衡門僅可俯首過,陋室真成容膝迮。 木盤設食菜數箸,共飽知君不予責。 期年相從無夜旦,一日復有千里隔。 送君津頭泪如綆,老身恨不生羽翮。 江湖道嶮非一二,觸處兢畏真良策。 從今日望平安書,我欲燈前手親拆。

    陸游 唐宋诗
  • 池州蕭相樓

    樓中九華峯,天削水蒼玉。 公圭何參差,來雲自聯續。 我思唐蕭家,八人居宰錄。 朱欄幾廢興,下視寒江曲。 吳侯來爲邦,百事無窘束。 新之以登臨,風月詠玩足。 安得黄鵠翼,一舉遺世俗。

    梅堯臣 唐宋诗
  • 送劉元忠學士還南京

    昔見相公登瀛洲,今見公子爲校讎。 鯤鵬變化三十載,我生安得不白頭。 君前拜恩父前慶,暫向南都乘順流。 南都留守頗爲喜,將吏入賀靴聲遒。 酒舁銀甕羊臠炙,上下和煦移凉秋。 歸來却上柳堤路,西風健馬控花虬。

    梅堯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