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同晝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尋兄弟

〔唐朝〕 孟郊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 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里聲。 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蟲豸詩 一

    可歎浮塵子,纖埃喻此微。 寧諭隔紗幌,幷解透綿衣。 有毒能成痏,無聲不見飛。 病來雙眼暗,何計辨雰霏。

    元稹 唐宋诗
  • 春寒

    今朝春氣寒,自問何所欲。 酥煖薤白酒,乳和地黃粥。 豈惟厭饞口,亦可調病腹。 助酌有枯魚,佐餐兼旨蓄。 省躬念前哲,醉飽多慚忸。 君不聞靖節先生尊長空,廣文先生飯不足。

    白居易 唐宋诗
  • 送京參翁先輩歸閩中

    解印東歸去,人情此際多。 名高五七字,道勝兩重科。 宿館明寒燒,吟船兀夜波。 家山春更好,越鳥在庭柯。

    鄭谷 唐宋诗
  • 春日山齋

    野逕東風起,山扉度日開。 晴光拆紅萼,流水長青苔。 逋客殊未去,芳時已再來。 非關戀春草,自是欲裴回。

    靈一 唐宋诗
  • 韋氏語

    大郎罷相,小郎拜相。

    不詳 唐宋诗
  • 題畫

    怪石倚危巒,橫烟出深谷。 其間有孤松,亭亭表蒼綠。 擕笻者伊誰?頂髪髠且禿。 請君過柴橋,臨流味幽獨。

    呂從慶 唐宋诗
  • 詩送玄靜先生歸廣陵(幷序)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師。 欣同八景會,更叶九丹時。 鸞鶴遙煙境,江山渺別思。 當遷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以上三首幷見《正統道藏》本元劉大彬撰《茅山志》卷二)(按:據同書同卷附玄靜先生等表奏,前二詩中之一首爲天寶十載九月十四日由內侍袁思藝宣勑。 又玄靜先生即李含光,爲茅山宗第十三代宗師,事跡詳《顏魯公文集》卷七《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 〖1〗《輿地紀勝》卷十七《建康府》「碑記」云:「《賜李煉師詩詔》,唐道士任良友書。 玄宗所賜詩,凡三首,貞元十四年刻石。 在茅山。 」)。

    玄宗皇帝李隆基 唐宋诗
  • 題臨賦軒

    蒼山圍岑寂,下有一水奔。 閉戶卧風雨,束蒿翳籬藩。 寥哉祇樹人,心遠忘世喧。 此身自蘧廬,長物餘此軒。 鳥語幽夢斷,香橫經帙翻。 未成借路行,自要窺潺湲。 遠師淵明意,不愧靈徹魂。 月度了無迹,風行偶成痕。 心境兩清妙,尺喙何由吞。 賦詩安所取,碧雲未足論。 何當拂朱絲,窈眇絃吾言。

    朱松 唐宋诗
  • 和閭丘莘叟中秋玩月

    平生愛明月,夜坐長忘眠。 每見冰輪上,兩足先跰躚。 清賞意未足,常恐雲油然。 老來有餘興,猶不減少年。 今歲值秋半,一醉擬流連。 無何山雨來,不見觚稜圓。 尚意閏餘夕,百分棹觥船。 居然遂此願,使我喜欲顛。 引滿對清影,席地仍幕天。 豈知賢伯仲,亦愛此嬋娟。 與我嗜好同,清夜聳詩肩。 此景已買斷,初不用一錢。 况復有佳句,還與月爭妍。 愧我無好語,濫繼聯珠篇。

    吳芾 唐宋诗
  • 頌古十八首 其六

    臨濟慣白拈,普化慣掣顛。 一場好笑具,後世作三玄。

    釋寶印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