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陝中。 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 樹古棠陰在,耕餘讓畔空。 鳴笳從此去,行見洛陽宮。
无
其他无
〔唐朝〕 明皇帝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陝中。 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 樹古棠陰在,耕餘讓畔空。 鳴笳從此去,行見洛陽宮。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仙院御溝東,今來事不同。 門開青草日,樓閉綠楊風。 將犬昇天路,披雲赴月宮。 武皇曾駐蹕,親問主人翁。
朱邑何爲者,桐鄉有古祠。 我心常所慕,二郡老人知。
笙歌慘慘咽離筵,槐柳陰陰五月天。 未學蘇秦榮佩印,却思平子賦歸田。 芙蓉欲綻溪邊蘂,楊柳初迷渡口煙。 自笑無成今老大,送君垂淚郭門前。
翡翠戲翻荷葉雨,鷺鷥飛破竹林煙。 時沽村酒臨軒酌,擬摘新茶靠石煎。
關門鎖歸客,一夜夢還家。 月落河上曉,遙聞秦樹鴉。 長安二月歸正好,杜陵樹邊純是花。
甘言耻效蜜翁翁,逆耳空餘畎畝忠。 願子他年似房杜,好將一語記文中。
長安拜免幾公卿,漁父横眠醉未醒。 烟艇小,釣車腥,遥指梅山一點青。
小益晨裝雨作泥,南沮涉水馬長嘶。 山腰細棧移新路,驛壁流塵暗舊題。
維堯則天,與天同大。 俯視九州,細於一芥。 挈以畀舜,超然自邁。 維舜則堯,與堯同高。 俯視四海,細于一毫。 挈以畀禹,熙然自陶。 堯舜之禪,允矣嘉躅。 若稽厥齡,或髦攸趣。 洪惟高宗,纔五十六。 遽行堯事,有斷於獨。 洪惟壽皇,纔六十三。 遽行舜事,不謀于僉。 未倦于勤,先養其恬。 功成身退,道與天參。 聖人視天,遞進遞退。 進退俱休,堯舜之運。 於赫兩朝,德宏業峻。 銖較寸量,寧啻堯舜。 堯七十六,治水云初。 咨岳試鯀,不遑寧居。 高宗時則,斯慶壽餘。 久與道息,心實若虛。 舜六十三,即真云始。 咨岳相禹,不遑寧止。 壽皇時則,斯巽位已。 新與道休,心豁若洗。 凡退政幾,等與大徽。 此退之蚤,彼退之遲。 遲容可及,蚤孰踰斯。 凡傳國璽,等謂大媺。 彼傳之賢,此傳之子。 賢容可求,子孰獲只。 傳子若賢,一出于天。 天固與子,尤人所便。 便而遂者,榮具慶全。 退蚤若遲,一關於數。 數固與蚤,尤人所慕。 慕而得之,榮全慶具。 蚤於堯舜,三十三年。 獨不一後,獨不一先。 兩朝脗合,時迺自然。 舜後於堯,七歲而禪。 胡爲爾稽,匪有攸戀。 不欲與堯,匹休齊善。 壽皇禪意,蓋與舜俱。 所後七年,匪跡是拘。 不期而同,自然之符。 高宗禪時,久暘忽雨。 雨應云何,恩洽以溥。 壽皇禪時,久雨忽暘。 暘應云何,德輝以光。 得天之應,誕彰孔盛。 新皇丕承,合爲三聖。 用牲於廟,靡靈弗歆。 式昭新皇,上合天心。 决政于堂,靡懷弗暢。 式昭新皇,下符人望。 天人同歸,欲逃莫從。 雖父傳子,亶爲至公。 漢唐豈無,揖遜之主。 非出本心,未爲盛舉。 猗三聖君,真堯舜禹。 三聖一家,累洽重華。 前未之有,後無以加。 小臣獻頌,大而非夸。
霧隠森森小山碧,不嫁東風矜國色。 流芳端自蕊珠仙,曾是先皇親拔識。 一身便足當三千,氣韻乃在黄香前。 聊同蕖菊領秋色,不與桃李爭春妍。 日幄雲幛護青蒨,丹霞爲臺月爲殿。 露滋韶豔染猩袍,風引清芬吹雉扇。 結根只合帝子鄉,價重未可瓊瑶償。 濟川小試舟楫利,作醴更助椒蘭香。 仙籍英聲在丹地,紫殿名高非濫吹。 影斜遥漢玉蟾寒,香渡鎖窗金鴨睡。 運際千齡遭聖明,氣使萬里開塵氛。 一枝昔已擅風采,五方今正傳氤氳。 後塵江梅誰比數,獨抱孤根對青女。 幸分餘馥霑後來,一吐寒花照霜宇。 佇看一諾輕千金,嫣然顧笑舒丹心。 願公千秋長在廣寒宮裏住,容我驂鸞共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