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向苕溪泊酒船,寧知綠髮便華顛。 只今行脚一萬里,重此驚心二十年。 箬笠簑衣真我事,清風明月苦論錢。 晚凉急櫂城南去,更復題詩作後緣。
无
其他无
〔宋朝〕 孫應時
憶向苕溪泊酒船,寧知綠髮便華顛。 只今行脚一萬里,重此驚心二十年。 箬笠簑衣真我事,清風明月苦論錢。 晚凉急櫂城南去,更復題詩作後緣。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也知隨俗調歸策,却憶當年重出關。 豈是長居戶限上,可能無意馬蹄間。 中原百甓知誰運,今日分陰敢自閒。 倘有寸功裨社稷,歸來恰好試衣斑。
湘東行人長歎息,十年離家歸未得。 敝裘羸馬苦難行,僮僕盡饑少筋力。 君不見床頭黄金盡,壯士無顔色。 龍蟠泥中未有雲,不能生彼昇天翼。
招提敞山巖,新庵隱巖麓。 石沼引清流,風漪皺文縠。 晴暉滿虛室,一水含自足。 心明身宴閑,境寂誰尋逐。 寒林带月行,夜榻和雲宿。 若欲問西來,一齋飽自足。
骯髒無聊獨倚門,誰憐跨下有王孫。 揚鑣特辱過黄憲,載酒端來醉子雲。 寫景錦囊同摘句,揺風玉麈細論文。 共欣賤子當生日,戲祝遐齡倒一樽。
千古英雄骨作塵,不如一醉却關身。 鼎來雖恨王陵戇,熟味方知孟子醇。 試問浩歌遺世事,何如酣枕養天真。 竹林嵇阮雖名勝,要是淵明最可人。
伯勞東去燕西飛,同寄春風二月時。 可恨同時不同調,此情那得更相知。
眉山縣前江可憐,昔人飲此俱成仙。 只今獨數蘇與李,豈伊親濯玻璃川。 功名事業天所靳,况復真宰持其權。 先公用舍誠有道,不愁軻後真無傳。 道山人物今第一,蒹葭玉樹猶依然。 東南弱水三萬里,亦有跨鶴來翩躚。 至人活國豈無術,丹砂烏喙堪同年。 衆工可笑不解事,顛倒規矩求方圓。 向來賁育嘗賈勇,彼豈有力能回天。 公今已不負世學,盍先鷗鷺高騰鶱。 窗間借取董狐筆,父子相繼書凌煙。
龍孫春吐一尺牙,紫錦包玉離泥沙。 金刀璀錯截嫩節,銅駞不與大梁賒。 持寄韓郎綠蒲束,莫令衛女苦思家。 韓郎才調偏能賦,分餉唯思楚景差。 因之善謔誦淇澳,欲學報投無木瓜。
桃花夭紅竹浄綠,春風相間連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筆能逼真,蠒素畫成纔六幅。 萼繁葉密有向背,枝瘦節疎有直曲。 年深粉剝見墨縱,描寫工夫始驚俗。 從初李氏國破亡,圖書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竊貿擔頭由婢僕。 太學楊君固甚貧,直緣識別爭來鬻。 朝質綈袍暮質琴,不憂明日鐺無粥。 裝成如得驪頷珠,誰能更問龍牙軸。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長在目。
連年因旱禱叢祠,未免斯民有怨咨。 擬學催科今晚矣,不能引去更何之。 下田敢有百車望,好雨猶寬三日期。 慚愧農家私水利,桔槔雖巧不容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