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隨使旆此東歸,日日登臨到落暉。 疇昔侍行猶總角,如今重過合霑衣。 窺魚翠碧忘形坐,趁伴蜻蜓照影飛。 風物依然皆自得,歲華飄忽賞心違。
无
其他无
〔宋朝〕 蘇舜欽
曾隨使旆此東歸,日日登臨到落暉。 疇昔侍行猶總角,如今重過合霑衣。 窺魚翠碧忘形坐,趁伴蜻蜓照影飛。 風物依然皆自得,歲華飄忽賞心違。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元非隱逸士,自號山林人。 仕魯蒙幘帛,且愛裹疎巾。 道有巢許操,恥爲堯舜臣。 獼猴罩帽子,學人避風塵。
嶽瀆殊祥日月精,入堯金鏡佐休明。 衣嚴黻黼皇恩重,劒折芙蓉紫氣橫。 玉甃金湯山岳峻,花藏臺榭管弦清。 已聞圖上凌煙閣,寵渥穹窿玉不名。
子平好真隱,清淨翫老易。 探玄樂無爲,觀象驗損益。 常抱方外心,且紆人間跡。 一朝畢婚娶,五嶽遂長適。
五月五日日亭午,獨自騎驢入山隝。 來到君家不見君,下驢倚杖叩君戶。 驚起山童開山扉,黃犬摇尾銜人衣。 試問先生住何處,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歸。 引我池中看釣磯,池中數箇白鷗兒,見人慣後癡不飛。 待君歸來君未歸,卻復騎驢下翠微。 (見仁和張大昌輯《臨平記補遺》卷四。 )(《全唐詩續補遺》卷六據《咸淳臨安志》卷九五《紀遺》收此詩,題作《謁丘真人不遇》,今刪彼存此,錄其異文如次:「亭午」作「卓午」,「入山」作「上山」,「歸來」作「君歸」。 )(〖1〗《臨平記補遺》:「曲園先生曰:『沈〖沈謙〗記於唐人贈邱丹詩悉錄之,而失錄此詩。 按此詩見宋陳郁《藏一話腴》,云「邱本唐人,棄官學道於此,顧況訪之」云云。 有詩無題。 姑據《話腴》題爲《訪邱員外丹》,未知原題云何也。 』」)。
莫道肯去易,肯去也大難。 虛空滿天下,迷人坐不安。
勞勞玉齒寒,似迸巖泉急。 有景中夜坐,堦前神鬼泣。 (《嘉泰普燈錄》卷二四、《五燈會元》卷二。 )。
烏風起肝臟,忽患便青盲。 便是通神妙,除非解損睛。
晨氣霧露除,初日照高閣。 青山偪歲昏,碧樹霜餘落。 俯澗愛鳴泉,臨郊美華薄。 幽情歘自欣,鄉念頻成愕。 且寄當日閒,無論今與昨。
顔色傾城藝更精,愛卿長是說卿卿。 卷中昔日崔徽貌,重見應憐太瘦生。
好山遺恨恐他年,冒雨登臨興浩然。 避暑離宮閔吳主,橫舟巨浪壯蘇仙。 秋聲蕭瑟松風閣,巖乳清泠菩薩泉。 山半有亭名可易,漫郎尤惡曲并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