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賀田都統再帥夔 其一

〔宋朝〕 陽枋

十乘由夔入釣魚,飲江無馬鴈安居。 瞿唐催要金城壁,即墨爭迎鐵裹車。 八陣旌旗蛇勢整,九關風月虎符虛。 白鹽萬丈齊天石,揭日奇功大字書。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曲歌辭 千里思

    涼州風月美,遙望居延路。 泛泛下天雲,青青緣塞樹。 燕山蘇武上,海島田橫住。 更是草生時,行人出門去。

    李端 唐宋诗
  • 後出塞五首 二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杜甫 唐宋诗
  • 泊鴈

    泊鴈鳴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隨風斂陣,樓映月低弦。 漠漠汀帆轉,幽幽岸火然。 壑危通細路,溝曲繞平田。

    戴叔倫 唐宋诗
  • 與何光遠贈荅詩 四

    玉漏涓涓銀漢清,鵲橋新架路初成。 催妝既要裁篇詠,鳳吹鸞歌早會迎。

    明月潭龍女 唐宋诗
  • 太上昇玄消災護命妙經頌

    太上本來真,虛無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無身。 假名元始號,元始虛無老。 心源是元始,更無無上道。 七寶爲林苑,五明宮殿寬。 人身皆備有,不解向心觀。 三世諸天聖,相因一性宗。 一身無萬法,萬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無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裏,日月覺朦朧。 妙觀無靜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隨緣去,何時有出期。 生滅何時盡,相因浩劫來。 似環螻蟻轉,如轂碾塵埃。 誰言河海闊,深淺尚能知。 愛欲情無底,何年有出時? 水鳥及風林,咸歸一法音。 如何顛倒性,自起萬般心。 虛無含有象,有象復歸無。 心若分明了,知權呼有無。 無空空不空,無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無有,無無及有無。 虛心能不動,妙道自來居。 如人入黑暗,目覩又何曾。 若要分明見,須憑浩劫燈。 有相兼無相,迷惑終不知。 未能明覺性,安得決狐疑。 衆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謂宣宗旨,教令入妙門。 物向無中有,道從有裏無。 莫生無有見,迷執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纏如糾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虛無,虛無亦假呼。 若生無有見,終被法來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爲真,真法何曾得? 是空及是色,究竟總非干。 要認真空色,迴心向己難。 空色宜雙泯,不須舉一隅。 色空無滯礙,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虛性,虛心非妙音。 認他毫髮事,難得[自](目)由心。 一心觀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爲入妙門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決破疑惑網,有無都不干。 正心長自在,如[隼](準)入雲盤。 心靜六根清,六根隨性行。 性能無著物,邪障那邊生。 妙經無礙性,權立妙經名。 故爲衆生說,令教悟此經。 一真度一切,如檝濟橫流。 真性隨身有,勿於身外求。 傳教虛無理,世間散布行。 誦經能萬遍,其義自分明。 真性號神王,飛天無定方。 破邪能自外,堅固喻金剛。 靈童即正性,無染號真人。 威猛喻師子,名殊一法身。 諸天諸聖衆,無一亦無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衛。 語默及遊息,無生一念思。 忘形歸恍惚,神鬼不能窺。 正法度邪法,衆生見處偏。 若生無有見,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說偈,直爲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歸解脫門。 道非干視聽,視聽轉生疑。 應物臨機用,虛心即可知。 心疑隨萬境,隨境認心田。 道非有爲有,方名離種邊。 (《正統道藏》鳥字號)。

    司馬承禎 唐宋诗
  • 自詠 其三

    誤懷手版應弓招,汩汩塵容葆鬢凋。 潘拙本無鄉曲譽,嵇駑偏恃母兄驕。 雨畦菘葉晨羞薄,風竈茶煙午睡銷。 縱到北山堪自笑,春蘿秋桂久寥寥。

    宋祁 唐宋诗
  • 童丱須知 衾褥八篇 其八

    夢幻浮華有此身,青氈已舊不須新。 百年撤手成歸計,多少衣衾屬別人。

    史浩 唐宋诗
  • 蠟梅 其二

    一株坐斷寶花臺,氷雪光中眼倦開。 無事暗香浮鼻觀,思量也自識花來。

    李石 唐宋诗
  • 秋夜聽雨奉懷子厚

    悄悄窗戶暗,青燈讀殘書。 忽聽踈雨落,稍知凉氣初。 披襟聊自適,掩卷方躊躇。 亦念同懷人,悵望心煩紆。 鳴琴愛靜夜,樂道今閑居。 岑岑空山中,此夕知焉如。

    朱熹 唐宋诗
  • 蕭參政挽詩二首 其一

    正學無阿世,危言不顧身。 旁觀多側目,獨立屢攖鱗。 八葉鈞衡後,三朝柱石臣。 晚方陪國論,終不盡經綸。

    王炎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