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雙植本圖榮,樹老人因地變更。 朱頂鶴知深蓋偃,白眉僧見小枝生。 高臨月殿秋雲影,靜入風簷夜雨聲。 縱使百年爲上壽,綠陰終借暫時行。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祜
謝家雙植本圖榮,樹老人因地變更。 朱頂鶴知深蓋偃,白眉僧見小枝生。 高臨月殿秋雲影,靜入風簷夜雨聲。 縱使百年爲上壽,綠陰終借暫時行。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有木名水檉,遠望青童童。 根株非勁挺,柯葉多蒙籠。 彩翠色如柏,鱗皴皮似松。 爲同松柏類,得列嘉樹中。 枝弱不勝雪,勢高常懼風。 雪壓低還舉,風吹西復東。 柔芳甚楊柳,早落先梧桐。 惟有一堪賞,中心無蠹蟲。
冬日易慘惡,暴風拔山根。 塵沙落黃河,濁波如地翻。 飛鳥皆束翼,居人不開門。 獨我赴省期,冒此馳轂轅。 陝城城西邊,逢子亦且奔。 所趨事一心,相見如弟昆。 我慘得子舒,我寒得子溫。 同行十日程,僮僕性亦敦。 到京人事多,日無閑精魂。 念子珍重我,吐辭發蒙昏。 反復千萬意,一百六十言。 格高思清冷,山低濟渾渾。 嘗聞朋友惠,贈言始爲恩。 金玉日消費,好句長存存。 倒篚別收貯,不與俗士論。 每當清夜吟,使我如哀猿。
隱心不隱跡,却欲住人寰。 欠樹移春樹,無山看畫山。 居喧我未錯,真意在其間。
𧳽𧳽引黑牛,天差不自由。 但看戊寅歲,揚在蜀江頭。
白髮經年復白眉,齋身多病已無機。 曾來越客留詩板,舊識蕃人送衲衣。 巖竇夜禪雲樹濕,石橋秋望海山微。 結庵更擬尋華頂,晚歲應容叩竹扉。 (見《四庫珍本初集》本宋林師蒧《天台續集》卷下。 )(按:《天台續集》二卷,爲林師蒧據宋李庚原本編成,所收「皆宋初迄宣、政間人之詩」〖《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七〗,清陸心源《宋詩紀事補遺》卷四因據以錄入。 其實,江爲幷未入宋。 陶岳《五代史補》卷五、龍袞《江南野錄》卷八、馬令《南唐書》卷十四、陸游《南唐書》卷十二、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九七所載爲傳,均云爲於南唐元宗時因事被誅。 其時宋尚未立國,作宋詩未當。 )。
羨他雪色一般同,點綴蒼蒼滓太空。 白比蝦蟆終蝕月,輕如蝴蝶亂隨風。 不容著跡無人處,漫借餘光似我窮。 翠竹疎梅成佛地,未嫌凍立此山中。
滿城撲面戰黄塵,蠟屐故尋湖上春。 千頃煙波初弄日,四年魚鳥恰知人。 有時覽勝緣搜句,無術驅愁但飲醇。 可笑山王今不數,敝裘索寞走天津。
屹然雙闕峙瓊臺,仰見彤雲郁郁開。 三井窮源知海眼,六符垂象應天台。 松杉滿道欣初過,芝朮何年得自培。 更聽鳴泉雜風籟,直疑笙鶴紫霄來。
李氏世能詩,落落爲時豪。 漢陵唐太白,始競二雅高。 益端正封賀,才各傾吳濤。 於今幾代孫,手持切玉刀。 功利既及民,又將薄風騷。 示我照乘珠,光彩生褐袍。 曾非貧家有,懷歸徒增勞。 神物必難秘,恐隨風雨逃。
坐待銀盤出海波,光華此夕看還多。 娟娟丰骨清如洗,皓皓冰姿玉就磨。 庾老登樓饒逸興,李仙把盞發狂歌。 醉來欲舞尊前影,飛上寒宮伴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