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甃磷磷不記年,青蘿鎖在小山顛。 向來下視千山水,疑是蒼梧萬里天。
无
其他无
〔唐朝〕 朱慶餘
碧甃磷磷不記年,青蘿鎖在小山顛。 向來下視千山水,疑是蒼梧萬里天。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幾廻過。
興雲感陰氣,疾足如見機。 晴來意態行,有若功成歸。 葱蘢含晚景,潔白凝秋暉。 夜深度銀漢,漠漠仙人衣。
齋宮前日滿三旬,酒榼今朝一拂塵。 乘興還同訪戴客,解酲仍對姓劉人。 病心湯沃寒灰活,老面花生朽木春。 若怕平原怪先醉,知君未慣吐車茵。
數樹荒庭上,芬芳映綠苔。 自緣逢暖發,不是爲人開。 色豔鶯猶在,香消蝶已回。 相從無勝事,誰向此傾桮。
紫霄兼二老,相對倚空寒。 久別成衰病,重來更上難。 徑危雲母滑,崖旱瀑流乾。 目斷嵐煙際,神仙有石壇。
徙倚高樓夜色殘,故人聊得罄交歡。 千林日落晴偏雨,五月雲深暑亦寒。 詰曲斷巖飛鳥度,參差倒影過江看。 慚予浪着登山屐,酒罷豪吟興未闌。 (以上三首均見《鴻湘耆舊集》卷八、同治十三刊增壽等纂《直隸澧州志》卷二五、同治八年刊魏湘纂《續修慈利縣志》卷十四)(〖1〗《直隸澧州志》卷十六《隱逸》云:「周朴,隱居天門山,楚王馬殷徵召不起,著有《靈泉詩集》。 」〖2〗同書卷二六《辨訛》云:「周朴,能詩而隱,有氣節。 閩詩集中所載小傳,與《慈志》異。 其避地福州不降黃巢遇害者,吳興人也。 居天〖缺二十字〗於□□僅爲〖缺九字〗徵□則又爲唐□□□人,未可強合爲一。 其《天門靈泉院》詩『不惟用唐僧,傳明語即起』,已直溯其事。 章華孫斯億乃謂朴生於晉,老於五代,所詠之靈泉,屬慈,非石門夾山之靈泉寺。 指爲唐僧周朴詩,志亦載其墓,稱晉處士,不知何考? 若謂生於石晉時,則馬氏早滅;若所指司馬晉,則又先馬殷數百年,相距凡七姓八朝。 只是詩與《南樓》二首俱近體,非前五代人作。 而廖大隱《楚風補》又以朴爲慈利人,唐末寓福州,摭採閩集,益以《南樓》二作。 不知寓福者,本吳興人。 閩徐興公刻朴詩集,敍述甚詳,集內亦無《靈泉院》、《南樓》詩,與志載居若墓並在天門山,自當另爲一朴。 但閩集有《弔李群玉》一絕,曰『知何處』,曰『隔岸香』,固亦嘗遊澧者。 其《靈泉院》、《南樓詩》之爲慈周朴作,抑爲吳周朴遊澧時作,而閩集或以隔遠失採,惜不得《慈父》中所紀《靈泉詩集》具覽,一釐正之,並以決朴墓之在慈與辭楚辟之,信有事否? 若氏族譜,直載爲福州人,則尤疏謬者也。 」今按:《全唐詩》卷六七三收周朴詩一卷,其中有《弔李群玉》一首,可證朴確曾客澧。 又《宿玉泉寺》一首,《直隸澧州志》卷二四,以爲寺在澧州。 又有《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疑朴自巴东入湘,复南行经澧、衡、永、梧而南游。 《直隸澧州志》所載慈利另有一周朴之根據,尚嫌不足。 惟此说罕爲人知,謹錄出以資研究。 )。
占候法,雞羽作爲車。 二者勿惟牙帳內,敵人千里外須圖,知辨在須臾。
往者華陽公,熊軾始西還。 不斷吳松江,但取江中山。 千巖與萬壑,歸置函丈間。 白雲生宴坐,青壁照蒼顔。 高標可想見,逸駕難追攀。 公孫喟然歎,顧我敢自閑。 要興故老家,再立清朝班。 結綬思登畿,棄繻行入關。 嗟予忝父客,送子亦涕潸。 願謹視風水,魚龍多神姦。
侍親數數來浮汴,護櫬迢迢復渡淮。 旨蓄曾無御寒具,細君唯有隠居釵。 月銜遠入魚銜浪,潮退長汀蚌閣崖。 素服華顛色相似,青銅不忍見形骸。
先生筆勢挾風雷,春色先從筆底回。 却笑粗官成漫與,望林止渴竟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