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質承仙翰,衹命遄遙策。 事偶從梁遊,人非背淮客。 長驅歷川阜,迥眺窮原澤。 鬱鬱桑柘繁,油油禾黍積。 雨餘林氣靜,日下山光夕。 未攀叢桂巖,猶倦飄蓬陌。 行當奉麾蓋,慰此勞行役。
无
其他无
〔唐朝〕 李嶠
委質承仙翰,衹命遄遙策。 事偶從梁遊,人非背淮客。 長驅歷川阜,迥眺窮原澤。 鬱鬱桑柘繁,油油禾黍積。 雨餘林氣靜,日下山光夕。 未攀叢桂巖,猶倦飄蓬陌。 行當奉麾蓋,慰此勞行役。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漢宮若遠近,路在寒沙上。 到死不得歸,何人共南望。
苔石蒼蒼臨澗水,陰風褭褭動松枝。 世間唯有張通會,流向衡陽那得知。
篇章動玉京,墜葉滿前程。 舊國與僧別,秋江罷釣行。 馬過隋代寺,檣出楚山城。 應近嵩陽宿,潛聞瀑布聲。
汩沒與辛勤,全鍾在此身。 半生爲下客,終老託何人。 兩鬢關中改,千巖海上春。 青雲知有路,自是致無因。
稻熟瓜纍歲有仁,烹鷄割豕祀田神。 分腥不覺歸來晚,一幅雲煙擁醉人。 (〖1〗《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集歷代史志書目皆不著錄。 此本爲乾隆庚申其裔孫積祚所刊,稱其從叔高祖元進所手錄,黃之雋、邵泰、儲大文皆爲之序,稱其湮沒八百年而始顯。 然其書晚出,授受源流渺不可考,越宋、元、明至今,忽傳於世,論者頗以爲疑。 」並舉用詞數條,以爲不似晚唐五代人語。 且謂《春雪往柵山》一詩,題中有「敲詩驢子背上」語。 實賈島咏推敲二字不定,見《唐摭言》,鄭綮言『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見《唐詩紀事》,在今日則爲故典,在唐末猶爲近事,不應從慶用之。 且稱吟詩爲推敲,已屬割裂,至改爲敲詩,明以前人實無此語。 按南高圖書館藏同治重鐫本此詩題作《春日往柵山吟詩於驢子背上未即就誤入側徑爲叢莽所縛卒成之》。 無敲詩之語,是傳本有不同也。 其餘用詞可疑者,又安知非輾轉抄刻中所致耶? 至古籍之不顯于當世而復見於後代者,其例實繁,故仍錄存之,以俟海內方家之論定焉。 )。
當午日輪圓不照,却指三更暫示人。 莫將明暗消前輩,不是燈邊具足身。 (同前卷九)。
溪光倒彴影,彴影跨溪垠。 非論權取意,聊訂濟涉仁。
亭皋敗葉先秋霣,城上驚烏半夜啼。 自笑遠遊心未已,年來頻夢到蒼溪。
一聲催客夢,星斗轉西簷。 風卷梅花去,愁從柳塞添。 馬鳴霜滿鬣,龍泣凍生髯。 高樹朝光動,城頭落海蟾。
玉溪得得探芳期,孤負詩人盡醉歸。 消息向來空驛使,畫圖老去惜明妃。 香魂月墮驚春夢,翠袖天寒怯暮暉。 蜂蝶卑凡渾省識,良迷桃李趁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