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宿胡氏溪亭

〔唐朝〕 項斯

獨住水聲裏,有亭無熱時。 客來因月宿,牀勢向山移。 鶴睡松枝定,螢歸葛葉垂。 寂寥猶欠伴,誰爲報僧知。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補樂歌十首 二

    聖人生兮,天下和。 萬姓熙熙兮,舞且歌。

    元結 唐宋诗
  • 憑李忠州寄書樂天

    萬里寄書將出峽,却憑巫峽寄江州。 傷心最是江頭月,莫把書將上庾樓。

    元稹 唐宋诗
  • 八月六日作四首 三

    簪裾皆是漢公卿,盡作鋒鋩劒血醒。 顯負舊恩歸亂主,難教新國用輕刑。 穴中狡兔終須盡,井上嬰兒豈自寧。 底事亦疑懲未了,更應書罪在泉扃。

    韓偓 唐宋诗
  • 七七

    飲酒是癡報,如人落糞坑。 情知有不争,(「争」,伯三五五八、伯三七一六卷作「淨」。 )豈合岸頭行。 (「合」,伯三七一六卷作「不」。 )。

    王梵志 唐宋诗
  • 遊零陵見父題壁感而成詩(題擬)

    下馬連聲叩竹門,主人何事感遺恩。 迴頭泣向兒童道,重見甘棠舊子孫。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十五引《青瑣後集》)(〖1〗《青瑣後集》:「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 齊後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曰〖略〗。 」清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八定此詩作者爲廖偃,其說謂「偃父圖曾爲永州刺史,後偃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 」偃事跡詳陸氏《南唐書》卷八、《十國春秋》卷七四。 祖爽,父匡圖。 匡圖,宋人避諱或省「匡」字,《十國春秋》卷七三載其仕歷,未任永州刺史。 其父爽事跡附匡圖傳,初仕南漢,後舉族奔楚,馬氏表爽爲永州刺史。 此詩非廖偃作。 爽子今知有二人,即匡圖、匡齊。 因知此詩爲匡齊作。 《青瑣後集》所謂「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齊」字上因避諱略去「匡」字,與匡圖同例。 「爽直」之「直」字爲衍文。 )。

    廖匡齊 唐宋诗
  • 對雨愁悶寄錢大郎中

    積雨細紛紛,飢寒命不分。 攬衣愁見肘,窺鏡覓從文。 九陌成泥海,千山盡濕雲。 龍鍾驅欵段,到處倍思君。

    劉灣 唐宋诗
  • 秋分一首

    礎濕嵐昏近海多,劍霜清刮手親磨。 輪囷馬棧非難整,索漠牛衣且勿呵。 好住延陵皋澤去,强同溱洧濟人過。 坐令幽谷遷喬木,盛論中原喻尉佗。

    蘇籀 唐宋诗
  • 約致明入開善不至二首 其二

    偶臨沙岸立多時,淡淡烟村日向低。 幽事挽人歸不得,一枝梅影浸澄溪。

    劉子翬 唐宋诗
  • 觀音院讀壁間蘓在廷少卿兩小詩次韵二首 其一

    揚鞭暮出錦官城,小院無僧有月明。 不信道人心似鐡,隔城猶送擣衣聲。

    陸游 唐宋诗
  • 擬古閨怨三首 其一

    爲郎縫春衣,春盡郎未歸。 羞見庭下花,一雙胡蝶飛。

    王炎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