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送趙道士歸天目舊山

〔唐朝〕 薛能

愚朴尚公平,此心鄰道情。 有緣終自鄙,何計逐師行。 日者聞高躅,時人蓋強名。 口無滋味入,身有羽儀生。 奏乞還鄉遠,詩曾對御成。 土毛珍到越,塵髮倦離京。 符叱風雷惡,朝脩月露清。 觀臨天目頂,家住海潮聲。 道引圖看足,參同注解精。 休糧一擬問,窗草俟回程。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湯中丞和蕃

    繼好中司出,天心外國知。 已傳堯雨露,更說漢威儀。 隴上應回首,河源復載馳。 孤峯問徒御,空磧見旌麾。 春草鄉愁起,邊城旅夢移。 莫嗟行遠地,此去荅恩私。

    皇甫曾 唐宋诗
  • 送僧貞實歸杭州天竺

    石橋寺裏最清涼,聞說茆庵寄上方。 林外猿聲連院磬,月中潮色到禪牀。 他生念我身何在,此世唯師性亦忘。 九陌相逢千里別,青山重疊樹蒼蒼。

    姚合 唐宋诗
  • 戲唐仁烈

    自知年幾偏應少,先把屠蘇不讓春。 儻更數年逢此日,還應惆悵羨他人。

    裴夷直 唐宋诗
  • 訪人不遇留別館

    卿卿不惜鎖窗春,去作長楸走馬身。 閑倚繡簾吹柳絮,日高深院斷無人。

    李商隱 唐宋诗
  • 示慧忠偈(題擬) 二

    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 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處坐。 (見《五燈會元》卷二)。

    智威 唐宋诗
  • 題桂林七星巖棲霞洞詩(題擬)

    石古苔痕厚,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老佛總無愁。 (見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編《桂林石刻》第一冊)(按:《桂林石刻》編者注:「右摩崖在七星巖口,高一尺五寸,寬九寸,徑一寸五分。 原石已毀,據舊搨本校錄。 」詩末署「釋懷信書」。 同書又載《南溪山元巖磨崖題名》云:「懷信、覺救、惟則、惟亮、無等、無業,元和十二年九同遊。 業記。 」今據以確定作者之時代。 《宋高僧傳》卷十九有《唐揚州西靈塔寺懷信傳》,爲會昌間人。 時代雖相接,然無從證明即此詩作者,故不取。 )。

    懷信 唐宋诗
  • 次韵子厚弟喜雨行贈趙守端質

    我生畏暑如畏焚,奈此歲旱風塵昏。 十年廢放卧巖壑,名雖八品身黎元。 恒暘乞雨雨乞霽,雨轉爲淫暘轉熾。 不知此理果何如,每訝天心異人意。 去年避地還家園,蒿萊滿目高侵天。 秋陽肆虐冬益甚,涉春陂澤皆平川。 邇來焦稿遍區宇,黄金融液膠流弩。 趙侯日爲疲瘵憂,應怪魯書三不雨。 天人大抵常相資,顧我錄錄傷無奇。 鬻漿苦涼屠苦熱,敢望屏翳從招麾。 聖主東巡群后覲,萬里江淮方水運。 折衝禦侮賴親賢,何獨爲霖福斯郡。 精誠昭格吾誰欺,頃間禱雨人所知。 忽然簷溜瀉河漢,數聲霹靂轟相隨。 公堂六月清無暑,旋磑龍團試分乳。 官曹相賀復何言,且戒農夫築場圃。 小人托庇安村墟,獲同野老歌而呼。 願公玉带懸金魚,奉報得雨禾生稃。 霏霏不厭沾衣裾,稍晴欲自躬犂鋤。 斯民食足吾其俱,何妨把酒仍觀書。

    王之道 唐宋诗
  • 游東陽涵碧亭劉夢得所賦詩也明日過中興寺遊覽終日記所見

    我遊東陽城,隠侯昔所制。 山川無古今,城邑有存廢。 夢寐涵碧亭,草間得遺記。 飛流落天明,噴灑寒玉碎。 停車風雪中,豈特生秋意。 李杜到韓劉,崢嶸相品次。 景因真賞見,遺句細吟味。 假蓋上前峯,提携有兒稚。 明朝春開晴,步到中興寺。 山僧引客遊,佳處相指示。 羣峯四抱圓,浮煙生暖翠。 唐年故刺史,宅作布金地。 報以遺姓存,猶感邑中厲。 寶月生旁邑,應真傳絕藝。 峨峨畫三佛,張吳意能儷。 氣象隨世低,病鶻無猛鷙。 碑陰筆縱橫,才翁雄近世。 疑是蘇躭鶴,去家已千歲。 懷土一來歸,故畫華表字。 上方有重閣,景與衆山會。 一酌玻璃泉,碧色劍鋩淬。 小叢相思樹,紅蘂粲丹荔。 僧言此芳根,草木獨靈異。 上枝花盡開,下實方委墜。 開落俟相見,終始周一歲。 不同桃與李,華實苦相避。 愧師論應實,未辨談實際。 山寒足力疲,蕙帳聊假寐。 交錯佛衣巾,紅綠錯裙袂。 雖非維摩室,天女亦游戲。 起濯古銅壺,凜凜存往製。 滌手焚妙香,剩與洗塵滓。 欹枕聽松風,爲我勤解穢。 幽尋欲黄昏,小圃春物麗。 落日在前峯,駘蕩東君醉。 宮娥失翠鈿,摇蕩誰復制。 風起落花多,翩然如墜珥。 植杖久裴回,羈旅得少慰。 恨無昔人語,剖析發幽秘。 明朝漫回首,長途方聳轡。 綿綿芳草多,天涯亂愁思。

    王銍 唐宋诗
  • 王撫幹贈蘇黄真蹟酬以建茶

    蘇黄文章外,翰墨亦莫加。 蘇得魯公法,黄自成一家。 肥無塵俗點,瘦或風雨斜。 可愛如其人,敬之無邇遐。 真蹟落人間,蔀屋生光華。 我無一字藏,天遣來三巴。 吾宗東州秀,文翰俱可嘉。 袖中出至寶,雙眸洗昏花。 歸橐今不貧,持往東南誇。 何以報嘉貺,龍團建溪芽。

    王十朋 唐宋诗
  • 九華山 其八

    曾見齊山小九華,夢游縹緲羽人家。 靈山面目忽相見,舟繫梅根秋日斜。

    王十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