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汎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發,酒腸俱逐洞庭寬。 浮生聚散雲相似,往事微茫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風回首淚闌干。
无
其他无
〔唐朝〕 李羣玉
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汎仙舟醉碧瀾。 詩句亂隨青草發,酒腸俱逐洞庭寬。 浮生聚散雲相似,往事微茫夢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風回首淚闌干。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大婦刺繡文,中婦縫羅裙。 小婦無所作,嬌歌遏行雲。 丈人且安坐,金爐香正薰。
筍添南堦竹,日日成清閟。 縹節已儲霜,黃苞猶揜翠。 出欄抽五六,當戶羅三四。 高標陵秋嚴,貞色奪春媚。 稀生巧補林,併出疑爭地。 縱橫乍依行,爛熳忽無次。 風枝未飄吹,露粉先涵淚。 何人可攜翫,清景空瞪視。
聞道行人至,妝梳對鏡臺。 淚痕猶尚在,笑靨自然開。
酌鬱既灌,取蕭方爇。 籩豆靜器,簠簋芬飶。 魚腊薦美,牲牷表絜。 是戢是將,載迎載列。
桂(八瓊室本作「幄」)中籌策知無暇,洞裏□花別有珍(八瓊室本作「春」。 )獨酌高吟問山水,到頭山景屬何(八瓊室本作「閑」)人。 (見《金石續編》卷十二,又見《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七十七。 )(桂林市文管會近年普查石刻,編爲《桂林石刻》三冊,第一冊收此詩較完整。 題中「以□」二字作「用別」,前二句異文均同《八瓊室金石補正》,「□花」作「觀花」,末句「何人」作「詩人」。 )(按石刻於詩題下原署曰「河間張濬」。 又此詩之後有嶺南節度使劉崇龜和詩一首,《全唐詩》卷七百十五收之。 石刻於劉詩之後有「韓寧元年三月廿七日將仕郎前守監察御史張巖書」一行。 《廣西通志·金石略》謂石刻在臨桂龍隱巖下。 )。
自湖腰欲斷,莆陽朱紫半。 水遶壺公山,此時大好看。 (見宋李俊甫《莆陽比事》卷一)(〖1〗原注云:「《搜神秘覽》云:『壺公山欲斷,莆陽朱紫半。 』訛矣。 」)。
便返城闉尚未甘,更從山北到山南。 花枝似雪春雖半,桂魄如眉日始三。 松蓋遮門寒黯黯,柳絲妨路翠毿毿。 登臨莫怪偏留戀,游宦多年事事諳。
點筆乍驚蟾滴漬,□□□□□漿寒。
三楚風煙會漢津,憑高倦目此城闉。 山前霧密疑藏市,樓上塵輕不污人。 鳴瑟久拋雩舞地,稱觴更負永和春。 私書一紙離懷苦,望斷波中六六鱗。
顛毛之絲,眼角之黐。 是身頹老,與世支離。 枯禪心了了,空劫鼻垂垂。 曉寒霜結,山川薄霽。 夜月行河漢,遲借伴還來。 機用妙不銷,彈指知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