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漫東遊黃鶴雛,縉雲仙子住清都。 三元麟鳳推高座,六甲風雷閟小壺。 日月暗資靈壽藥,山河直擬化生符。 若爲失意居蓬島,鼇足塵飛桑樹枯。
无
其他无
〔唐朝〕 李羣玉
汗漫東遊黃鶴雛,縉雲仙子住清都。 三元麟鳳推高座,六甲風雷閟小壺。 日月暗資靈壽藥,山河直擬化生符。 若爲失意居蓬島,鼇足塵飛桑樹枯。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欲曙九衢人更多,千條香燭照星河。 今朝始見金吾貴,車馬縱橫避玉珂。
飲餞憑何地,依巖闢此亭。 玉江摽勝託,石壁效題銘。 秋染藤宜紫,春圖柳愛青。 樽來是離酌,皆爲送歸情。 (見石刻拓片。 亦見《金石苑》。 )(望按:此詩與《石亭記千秋亭記》合刻一石,記在前,係開元十八年前飛鳥縣主簿趙演撰文,詩居後,題曰「《千秋亭詠》並序」,下署「朝散郎行梓州銅瞐縣詩博陵崔文邕」,詩後有「開元十九年歲次辛未五月五日」一行,當是刻詩年月。 碑在四川中江縣,友人寧鄉程千帆〖會昌〗以所藏拓片見贈,其末並有近人張巽中跋文一段,畧謂「此碑出吾蜀中江縣{身犬}子店,昔何蝯叟督學來川,曾拓數十紙驗歸,祕而不宣。 康長素亦手藏一搨,不以示人。 細玩字裏行間,於晉魏六朝之外,獨具婀娜風致,宜爲道州、南海所寶也」云云。 今細讀斯記,祇稱「石亭」,不及「千秋」之名,而附詩詩題,則明標「千秋」,以是頗疑崔氏始構此亭。 原稱「石亭」,其後乃更名其後乃更名「千秋亭」耳。 然則文題作《石亭記千秋亭記》,其「千秋亭記」四字系開元十九年崔氏刻詩時所後加,不然,安有一文而兼勒二題之理耶。 又此詩亦見劉喜海《金石苑》,惟「玉江」爲異。 劉氏曰:「詩內玉誤王,記誤託,未知是否。 」今按石碑作玉作託,當以拓片爲準。 )。
君王念舊數星霜,驛騎風馳詔濕黄。 闊步入趨天北極,舊班聯踐漢中郎。 好行素志應須力,穩上青雲不用忙。 異日相從話功業,知無愧色沮剛腸。
生草覆蝸廬,長鬚駕鹿車。 貧猶思施樂,老不廢觀書。 登覽携童稚,歌呼和里閭。 躬耕亦何得,聊以遂吾初。
玄冥玄冥如有辭,大鈞播物初無私。 春蘭秋菊亦有爾,梅獨强分南北枝。 南枝北枝自有時,人言冷暖浪自欺。 天公與人不相似,時來看取葭灰吹。
辨舌機鋒銳,言簧巧意傾。 一聞賢者議,衆鄙嗇夫名。 利口宜深戒,違顔願力爭。 須知玄默化,帝已久躬行。
梧桐風細月將樓,猶得公餘款俊游。 喜入芳樽涼徹夜,風生綺席氣橫秋。 兩魁前躅高三輔,八雋飛觴照一州。 屈指吳門多盛事,眼看勳業佐宸旒。
青雲歧路休回首,扁榜看來也自驚。 何日深山更深處,只留黄犢伴春耕。
銘旌一丈裊寒烟,淚逐西風洒道邊。 縱使後人能百歲,太平誰識靖康年。
白牛烹了正熙熙,皮角官中却要追。 將下帽簷輸納了,燈前更鼓夜遲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