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茅山贈洪拾遺

〔唐朝〕 方干

聖代諫臣停諫舌,求歸故里傲雲霞。 溪頭講樹纜漁艇,篋裏朝衣輸酒家。 但愛身閑辭祿俸,那嫌歲計在桑麻。 我來幸與諸生異,問答時容近絳紗。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

    嘉賓在何處,置亭春山巔。 顧余寂寞者,謬廁芳菲筵。 視聽日澄澈,聲光坐連綿。 晴湖瀉峰嶂,翠浪多萍蘚。 何以逞高志,爲君吟秋天。

    孟郊 唐宋诗
  • 聞開江宋相公申錫下世二首 二

    月落湘潭棹不喧,玉杯瑤瑟奠蘋蘩。 誰能力制乘時鶴,自取機沈在檻猨。 位極乾坤三事貴,謗興華夏一夫冤。 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敢言。

    許渾 唐宋诗
  • 感恩書事寄上集義司徒相公

    積雪峰西遇獎稱,半家寒骨起溝塍。 鎮時賢相回人鏡,報德慈親點佛燈。 授鉞已聞諸國靜,坐籌重見大河澄。 功居第一圖烟閣,依舊終南滿杜陵。

    李洞 唐宋诗
  • 春日又送潘述之揚州

    別渚望邗城,岐路春日徧。 柔風吹楊柳,芳景流郊甸。 日日東林期,今夕異鄉縣。 文房曠佳士,禪室阻清盼。 離恨奪賞心,不得諧所願。 莫憶山中人,碧雲遙可見。

    皎然 唐宋诗
  • 奉和聖製上巳祓禊應制

    元巳秦中節,吾君灞上遊。 鳴鑾通禁苑,別館遶芳洲。 鵷鷺千官列,魚龍百戲浮。 桃花春欲盡,穀雨夜來收。 慶向堯樽祝,歡從楚棹謳。 逸詩何足對,窅作掩東周。

    崔國輔 唐宋诗
  • 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 六十九

    三度曾經游此地,從緣權順世間情。 登山雖有謝安志,遁迹慚無慧遠名。 翠疊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徑竹新成。 莫言去住關懷抱,雲本無心水自清。 (見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綫裝鉛印本。 )(〖1〗張靖龍云:永明即延壽。 清釋際祥《淨慈寺志》〖《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壽禪師山居詩》,吳越僧延壽撰」等語。 卷十八明人李日華山居詩序中記載了永明山居詩的刻本來源,序後附錄佛國山人黃樹穀《集山居詩絕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壽禪師詩句。 」其詞句與懺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詩後附載和詩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嘗居南屏,賡和《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詩》,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詩》。 古春云:「永明壽禪師有詩六十九首,慶壽獨庵從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覺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見《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壽山居詩其二韻。 又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續編》載元代天台高僧無見先覩《和永明禪師〖山居詩〗韻》六十九首,步韻甚嚴。 從永明山居詩的內容來看,也屬智覺延壽所作無疑。 詳細考證參見拙作《延壽及其佚詩》,載《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續藏經》本宋釋文沖《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末附延壽著作總目,有《山居詩》一卷,當即指以上所錄諸詩。 此書所錄延壽所作詩尚有《詩讚》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吳越唱和詩》一卷、《光明會瑞應詩》一卷、《供養石橋羅漢一十會祥瑞詩》一卷、《雜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資歌》一卷。 )。

    延壽 唐宋诗
  • 輞川集 柳浪

    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 不學御溝上,春風傷別離。

    王維 唐宋诗
  • 真定述事

    莫嫌屯壘是邊州,試聽河山說上游。 帳下文書三幕府,馬前韡靺五諸侯。 王藩故社經除國,俠窟餘風解報仇。 四十年來民緩带,使君何事不輕裘。

    宋祁 唐宋诗
  • 讀元白長慶二集詩

    讀遍元詩與白詩,一生少傅重微之。 再三不曉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楊萬里 唐宋诗
  • 不寐四首 其三

    暗蟲夜啼不肯停,直從黄昏啼到明。 不知討論底事著,爲復怨嗟誰子生。 至竟通宵千萬語,真實只是兩三聲。 唧唧唧唧復唧唧,此外何言君試聽。

    楊萬里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