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厌夜饮平阳第。 添银烛、旋呼佳丽。 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 准拟幕天席地。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 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 恼遍两行珠翠。
无
其他无
〔宋朝〕 柳永
厌厌夜饮平阳第。 添银烛、旋呼佳丽。 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 准拟幕天席地。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 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 恼遍两行珠翠。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太皞御氣,句芒肇功。 蒼龍青旗,爰候祥風。 律以和應,神以感通。 鼎俎修蠁,時惟禮崇。
莫言魯國書生懦,莫把杭州刺史欺。 醉客請君開眼望,綠楊風下有紅旗。
頳錦支綠綺,韻同相感深。 千年古澗石,八月秋堂琴。 引出山水思,助成金玉音。 人間無可比,比我與君心。
清香聞曉蓮,水國雨餘天。 天氣正得所,客心剛悄然。 亂兵何日息,故老幾人全。 此際難消遣,從來未學禪。
千里風雲契,一朝心賞同。 意盡深交合,神靈俗累空。 草帶銷寒翠,花枝發夜紅。 唯將澹若水,長揖古人風。
綠蘿翦作三春柳,紅錦裁成二月花。
空。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驅馬清渭濱,飛鑣犯夕塵。 川波張遠蓋,山日下遙輪。 柳葉眉行盡,桃花騎轉新。 (自《平頭詩》以下二十八題均見《文鏡秘府論》西卷《文二十八種病》)(按:《文二十八種病》節,爲弘法大師綜合劉善經、元兢、崔融及《文筆式》等諸家之說而成。 所引作品,可考知者有六朝及初唐人之作,多數爲作者無考之佚詩佚句。 今將可考知出某家著作所引者另錄,餘皆附於此,雖難定時代,爲六朝至初唐人作則無問題。 )。
數叢芳草在堂陰,幾處閑花映竹林。 攀樹玄猨呼郡吏,傍谿白鳥應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聞聲覺淺深。 官屬不令拘禮數,時時緩步一相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