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圆珠串静慵拈。 夜厌厌。 下重帘。 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 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无
其他无
〔宋朝〕 张先
小圆珠串静慵拈。 夜厌厌。 下重帘。 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 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人世將天上,由來不可期。 誰知一迴顧,更作兩相思。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城營內,雞鳥共喧爭。 鳥若贏時軍外(京本作「客軍」)勝,雞贏主勝甚分明,偷寨兩般情。
一束茆,草六分,蓋得庵,無子門。 藏頭人,入去却,轉頭來,語渾{山/淪}。
上人眼睛黄,游藝出天悟。 胸中七曜曆,掌上九籌數。 通醫詔百藥,襲氣了三住。 餘猶窮衆術,辨口劇河注。 誰云不拘教,心實謹律度。 提携木上座,白足勤遠步。 丁丁啄郊扉,起我曳塵屨。 高談翠竹法,時覓碧雲句。 語以丘軻書,竦踴知詠慕。 南山古花界,可隠玄豹霧。 挽使小淹留,懷歸錫難駐。 長途雪沒脛,栗烈正寒沍。 披披拂風袖,笑話巖中趣。 巾瓶到銅山,鍾梵歲云暮。 浮雲亦何意,南北自來去。 遲爾青春深,過予碧溪路。
带束江淮翠岫圍,掌窺臺殿碧鱗差。 劉郎句裏登臨眼,壓倒三江二水詩。
高皇一馬化龍日,臨軒策士誰第一。 玉山山下汪端明,年財十八第一人。 聖上來年集英殿,黄繖中央橫玉案。 何人再續老尚書,禾水左家千里駒。 春秋三傳貯胸臆,買紙待傳晁董策。 君才盍與汪相先,君年更少汪兩年。
夜宿樟林海邊寺,海風吹夢五更寒。 此身不似天涯近,枉作并州老淚看。
去年此夜對芳樽,今日栖栖歎失羣。 茅屋只餘燈伴我,酒爐應有月尋君。 愁將從事青州去,風共禪師白足分。 料想紫梅溪上客,也應回首一看雲。
隆暑倦行役,梅坡得暫閒。 卷簾南浦岸,終日對成山。 竹裏清風遠,棋邊夕照還。 歲寒重卜醉,覓句暗香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