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知止。 看尽世间无可喜。 心热生风。 王老门前问仲通。 六经如酒。 一句中人仁者寿。 仁道伊何。 要处还他静处多。
无
其他无
〔宋朝〕 沈瀛
不如知止。 看尽世间无可喜。 心热生风。 王老门前问仲通。 六经如酒。 一句中人仁者寿。 仁道伊何。 要处还他静处多。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心中得勝暫拋愁,醉臥涼風拂簟秋。 半夜覺來新酒醒,一條斜月到牀頭。
浩浩黃河水,東流長不息。 悠悠不見清,人人壽有極。 苟欲乘白雲,曷由生羽翼。 唯當鬒髮時,行住須努力。
曹溪入室人,終老甚難羣。 四十餘年內,青山與白雲。 松和巢鶴看,果共野猨分。 海外僧來說,名高自小聞。
右《全唐詩補逸》二十卷。 是稿初印於丙子歲(一九三六年),當時收詩止二百七十有奇,暫分七卷,名曰《全唐詩補逸初稿》。 稱《初稿》者,蓋欲賡揚裒集,期畢功釐定於他日也。 其明年而蘆溝變起,舉家流徙,奔走萬里,藏書既失,舊業盡廢,甯居之不遑,奚論撰輯。 荏苒八載,抗戰勝利,始得復返金陵。 顧政敝民窮,生事維艱,丁彼衰世,徒知騰議於私室,已無心於學問矣。 及己丑歲(一九四九年)而雄旆南指,落葉東飄,日出曜景,積瘴煙銷,慶堯宇之得蘇,見山河之重締,薄海同歡,余寧獨異? 自來南師,將三十年矣,生計豐足,心神怡暢,得黨政之關懷,承師友之相勉,於教學之餘,復得游心翰府,繼事蒐聚,雖四凶逞虐之日,猶未嘗或輟。 積之既久,漸成卷帙,略加編次,合之舊稿,得詩近八百篇,離爲二十卷,仍其名曰《全唐詩補逸》。 自維頭白齒脫,精力有竭,而唐詩散佚,遠不止外,倘假我以年,其增輯續補,願待來日,則茲編雖稱《全唐詩補逸》,仍以初稿目之可耳。 惟昔丙子舊稿,收韋莊《秦婦吟》一首,又曾錄《雲謠集雜曲子》三十首及無名氏詞等爲一卷,今王重民氏《敦惶曲子詞集》及《補全唐詩》既悉數絬刊矣,故從刪。 又《全唐詩》以日人朝衡及新羅公主金真德等雜於唐詩人之列,茲編則集日人及新羅人之與唐土人士有交往酬唱者,各自成卷,標以「友邦」之目,附於編末,意欲存當時文化交流之跡云爾。 此則有異於《全唐詩》體制者。 值茲付印之際,畧記前後過程如此。 戊午歲(一九七八年)秋,孫望記於南京師範學院。
森然幾竿竹,密密茂成林。 半室生清興,一窗餘午陰。 俗物不到眼,好書還上心。 底事忘覊旅,此君同此襟。 (見《全芳備祖後集》卷十六「竹韻」。 )。
頻年獨對鴛鴦綺,計日雙飛鸚鵡洲。 (見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六七《鄂州》)。
初首不稱名,(後周第三主己卯之歲,有一居士,不稱姓名,故言不稱名)風狂又有聲。 (風狂者,三祖有風病。 有聲者,遠近皆知有病,故言有聲也。 )人來不喜見,(人來不喜見,患風之形狀)白寶初平平。 (白寶者,玉也。 玉邊作祭,璨字也。 三祖名璨大師。 )。
一字不著劃,古錦寫回文。 寒山指拾得,斗柄插雷門。
君知至樂本難名,何事猶令谷應聲。 植杖自鋤園草綠,掛瓢時浥澗泉清。 了無歌吹娛賓從,只有詩書養性情。 却恐仁人尚蒿目,又須憑酒破愁城。
露地全牛何濕濕,豈比漢陰負井汲。 拈出老胡向上機,便知挂一不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