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瀛州册府仙。 只今聊结社中莲。 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 从今三夜看蝉娟。
无
其他无
〔宋朝〕 张孝祥
同是瀛州册府仙。 只今聊结社中莲。 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 从今三夜看蝉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還鄉不見家,年老眼多淚。 車馬上河橋,城中好天氣。
紫微晴雪帶恩光,繞仗偏隨鴛鷺行。 長信月留寧避曉,宜春花滿不飛香。 獨看積素凝清禁,已覺輕寒讓太陽。 題柱盛名兼絕唱,風流誰繼漢田郎。
薄薄落落霧(別本作「路」)不分,夢中喚作梨花雲。 瑤池水光蓬萊雪,青葉白花相次發。 不從地上生枝柯,合在天頭遶宮闕。 天風微微吹不破,白艷却愁香涴露。 玉房綵女齊看來,錯認仙山鶴飛過。 落花散粉飄滿空,梨花顏色同不同。 眼穿臂短取不得,取得亦如從夢中。 無人爲我解此夢,梨花一曲心珍重。 (見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六)(按:《墨莊漫錄》:「東坡作梅花詞云:『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注云:『唐王建有《夢看梨花雲詩》。 』予求王建詩,行世甚少,唯印行本一卷,乃無此篇。 後得之於晏元獻《類要》中。 後又得建全集七卷,乃得全篇,題云《夢好梨花歌》。 〖詩略〗或誤傳爲王昌齡,非也。 」另參本書卷九王昌齡詩附按。 )。
當塗當塗見,蕪湖蕪湖見。 八月十五夜,一似沒柄扇。
畫師不肯傳風蝶,故作枯乾逞奇絕。 清秋未合結繁陰,深戶何從灑飛雪。 雪裏鴨兒苦耐寒,眠沙枕浦白雲團,黄蘆槭槭枝葉乾。 江頭鳴雁恰飛起,恍如身到瀟湘間。 瀟相洞庭雲水隔,山路坡陁斷行客。 從來冬景畫已難,况有翎毛似崔白。 已覺冰漫稻粱少,更疑水宿溪垠窄。 生平有道付滄洲,今日床頭動行色。 屏風主人家近遠,我昔曾過潯陽縣,田蘆野雁嘗親見。 出門解榻定相逢,借我家鄉令對面。
彈指圓成八萬門,掌中握却一乾坤。 鐵圍倒入黄泉底,一句截流萬水源。
北山萬仞羅翠屏,下有湖水鏡面平。 山影靜倒千丈碧,波光冷浸一天星。 自有此湖知幾歲,居人日日常經行。 但知湖水鴨頭綠,誰人向此含幽情。 我來正值秋容媚,野曠天空風物清。 烟橫木末斜陽晚,雲散溪頭明月升。 放舟直入波深處,水鳥窺人元不驚。 天晴水暖魚亦樂,時見潑剌波間鳴。 持竿舉網忽有得,滿座歡呼山嶽傾。 水面黄花更堪愛,盈盈佇立如娉婷。 栗玉簪頭紅一點,隨風翠带還相縈。 興來不覺千鍾盡,衆賓皆醉無一醒。 漁榔敲罷棹歌起,十里猶聞笑語聲。 謫仙死後無此樂,我今此樂真難並。 人生適意未易得,此湖從此宜知名。 要配北山長不朽,酹酒更告山之靈。 我欲結茅湖上住,盡使湖光入戶庭。 枕流潄石過一世,不妨清處時濯纓。 更釀此湖作春酒,招我四海良友朋。 夜夜扁舟同載月,樽前吹笛到天明。
一敗長平振古無,趙邦臣主亦何愚。 當時已中馮亭計,猶自區區遣鄭朱。
木枕藜床席見經,卧看飄雪入窗欞。 布衾紙被元相似,只欠高人爲作銘。
西澗當年卜考槃,便於神武掛衣冠。 後生無復知前輩,故老猶能說長官。 三尺荒墳埋玉冷,百年壯節倚天寒。 表章頼有羣賢力,誰把生芻奠酒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