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宋词

〔宋朝〕 吴文英

灯火雨中船。 客思绵绵。 离亭春草又秋烟。 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 莫过西园。 凌波香断绿苔钱。 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題東林寺聯句

    (徐知證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總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藝文志》作《鳳苑集》〗鍾敬倫〖《全唐詩》無虔修等六人詩〗)古殿巍峨鎮碧峰,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寅(《大典》作「朝」)梵,嶺上孤猿聽晚(《大典》作「曉」)鐘。 (節度使[特]〖時〗進檢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證。 )鴈[□]冷雲生曉檻,虎溪秋月照寒松。 (賜紫僧虔修。 )香飛寶殿籠金像,檜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戀半巖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觀察推官賜紫金魚袋李□。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觀察推官賜緋魚袋王三□。 )竹蔭禪扉(《大典》作「扃」)青靄合,嵐(《大典》作「風」)蒸幽(李壁引作「山」)逕綠苔封。 (司理參軍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聲遠,列巘趍門更憧憧。 高吟況愛無塵境(《大典》作「老來欲脫塵寰境」),吟(《大典》作「閑」)訪空關不厭重。 (管[勾]〖旬〗官賜紫金魚袋鍾敬倫(鍾)。 見《吉石盦叢書》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 )(按:詩末原題一行云:「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與幕客門館僧閑遊聯題。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五據《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詩,題作《東林寺天祚二年聯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聯,又聯句者姓名均不著明,統歸知證名下,實誤。 異文頗多,已出校。 李壁《王荆文公詩箋注》卷二八《和蔡樞密種山藥》注引徐知證《棗林聯句》「嵐蒸山徑綠苔封」一句。 「棗林」爲「東林」之誤。 其餘校改,所據爲羅振玉《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廬山記》、同人《貞松老人遺稿·〈廬山記〉校勘記》,羅氏曾參據日本元祿本《廬山記》。 惟《殷禮在斯堂叢書》本將詩末原題一行誤植於匡白詩題之上,當改正。 )。

    徐知證 唐宋诗
  • 擬寒山 三

    誰信天真佛,興悲幾萬般。 蓼花開古岸,白鷺立沙灘。 露滴庭莎長,雲收溪月寒。 頭頭垂示處,子細好生觀(《註華嚴經題法界觀門頌》卷上作「看」)。

    泰欽 唐宋诗
  • 祇園寺

    寶坊求往跡,神理駐沿洄。 鴈塔酬前願,王身更後來。 加持將暝合,朗悟豁然開。 兩世分明見,餘生復幾哉。

    綦毋潛 唐宋诗
  • 遊開元精舍

    夏衣始輕體,遊步愛僧居。 果園新雨後,香臺照日初。 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餘。 符竹方爲累,形跡一來疎。

    韋應物 唐宋诗
  • 陳參政挽詩三首 其一

    今古雖同盡,存亡惕遽分。 人誰爲爲善,天不右斯文。 莫遂三年築,空悲四尺墳。 音塵竟何所,俯仰嘆蒿焄。

    張嵲 唐宋诗
  • 重午菊有花遂與菖蒲同採

    菖蒲秀端午,黄花作重陽。 萬物各時行,半歲遥相望。 云何忽並開,相與同一觴。 仙人九節杖,東坡一枝香。 洗去仲夏熱,如逢晚秋霜。 均是酒中物,俱使吾年長。 莫誇雨露私,勿笑草木狂。 登高閲競渡,樂哉未渠央。

    朱翌 唐宋诗
  • 次韵答友人四首 其一

    頗憶高人相與閒,扁舟誰與趣公還。 杯行欵乃歌聲底,客坐參差帆影間。 多病扶携新几杖,平生契好舊湖山。 未容月轉各分手,醉語狂吟下碧灣。

    仲并 唐宋诗
  • 送王舍人彥正奉祠東歸

    去年趨召偶同時,每喜蒹葭玉樹依。 偉論崢嶸從古少,高懷恬退似君稀。 身遊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 顧我滯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東歸。

    吳芾 唐宋诗
  • 頌古十八首 其二

    手按吹毛豈易爲,兩堂要活死貓兒。 趙州上樹安身法,多少傍人眼搭𥉍。

    釋寶印 唐宋诗
  • 後一月再宿城外野店夙興入城謁益公二首 其一

    吹燈覽鏡又匆匆,烏帽新時白鬢空。 殘月忙追曉星上,飛霜先到轎窗中。 如何五鼓寒十倍,不肯半分饒一翁。 到得火輪相暖熱,山霏特地碧曚曨。

    楊萬里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