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宋词

〔宋朝〕 仲并

秀出群儿,柳眉濯濯春庭院。 不亲歌扇。 弄笔勤书篆。 翁已无能,老退惭赪面。 欣同宴。 坐来喜见。 痛饮惊无算。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山園秋晚寄杜黃裳少府

    惆悵佳期阻,園林秋景閑。 終朝碧雲外,唯見暮禽還。 泉石思攜手,煙霞不閉關。 杖藜仍把菊,對卷也看山。 望望離心起,非君誰解顏。

    錢起 唐宋诗
  • 京口贈崔固

    積雨晴時近,西風葉滿泉。 相逢嵩嶽客,共聽楚城蟬。 宿館橫秋島,歸帆漲遠田。 別多還寂寞,不似剡中年。

    周賀 唐宋诗
  • 寄李輈侍郎

    終過盟津書,分明夢不虛。 人從清渭別,地隔太行餘。 賓幕誰嫌靜,公門但晏如。 櫑鞞乾霹靂,斜漢溼蟾蜍。 追琢垂今後,敦龐得古初。 井臺憐操築,漳岸想丕疏。 亦冀鏗珉珮,終當直石渠。 此身多抱疾,幽里近營居。 憶漱蘇門澗,經浮楚澤瀦。 松栽侵古影,葷斷尚芹葅。 語嘿曾延接,心源離滓淤。 誰言姓琴氏,獨跨角生魚。

    賈島 唐宋诗
  • 寄題水月禪院(在洞庭山縹緲峯下,梁大同四年建,山有無礙泉。)

    參差峯岫晝雲昏,入望攀蘿濁浪奔。 震澤湧山來北岸,華陽連洞到東門。 日生樹掛紅霞脚,風起波搖白石根。 聞有上方僧住處,橘花林下採蘭蓀。 (見《宋詩紀事》引《吳都志》。 )(見《吳郡志》卷三三《郭外詩》,爲同題二首之一。 《吳郡志》云:「水月禪院,在洞庭山縹緲峰下。 ……天祐四年,刺史曹珪以明月名之。 皇朝祥符間,詔易今名。 」贊寧卒於咸平四年〖據《釋氏疑年錄》〗,易名水月爲其身後事,詩題似應作《寄題明月禪院》。 )。

    贊寧 唐宋诗
  • 望太華贈盧司倉

    行吏到西華,乃觀三峯壯。 削成元氣中,傑出天河上。 如有飛動色,不知青冥狀。 巨靈安在哉,厥跡猶可望。 方此顧行旅,末由飭仙裝。 葱蘢記星壇,明滅數雲嶂。 良友垂真契,宿心所微尚。 敢投歸山吟,霞徑一相訪。

    陶翰 唐宋诗
  • 夜宴洛陽程九主簿宅送楊三山人往天台尋智者禪師隱居

    東林問逋客,何處棲幽偏? 滿腹萬餘卷,息機三十年。 志圖良已久,鬢髮空蒼然。 調嘯寄疎曠,形骸如棄捐。 本家關西族,別業嵩陽田。 雲臥能獨往,山棲幸周旋。 垂竿不在魚,賣藥不爲錢。 藜杖閑倚壁,松花常醉眠。 頃辭青溪隱,來訪赤縣仙。 南畝自甘賤,中朝唯愛賢。 仍空世諦法,遠結天台緣。 魏闕從此去,滄洲知所便。 主人瓊枝秀,寵別瑤華篇。 落日掃塵榻,春風吹客船。 此行頗自適,物外誰能牽。 弄棹白蘋裏,挂帆飛鳥邊。 落潮見孤嶼,徹底觀澄漣。 雁過湖上月,猿聲峰際天。 羣峰趨海嶠,千里黛相連。 遙倚赤城上,曈曈初日圓。 昔聞智公隱,此地常安禪。 千載已如夢,一燈今尚傳。 雲龕閉遺影,石窟無人煙。 古寺暗喬木,春崖鳴細泉。 流塵既寂寞,緬想增嬋娟。 山鳥怨庭樹,門人思步蓮。 夷猶懷永路,悵望臨清川。 漁人來夢裏,沙鷗飛眼前。 獨遊豈易愜,羣動多相纏。 羨爾五湖夜,往來閑扣舷。

    劉長卿 唐宋诗
  • 冬夜

    杳杳日云夕,鬱結誰爲開。 單衾自不暖,霜霰已皚皚。 晚歲淪夙志,驚鴻感深哀。 深哀當何爲,桃李忽凋摧。 幃悵徒自設,冥寞豈復來。 平生雖恩重,遷去託窮埃。 抱此女曹恨,顧非高世才。 振衣中夜起,河漢尚裴回。

    韋應物 唐宋诗
  • 某二年于夔竊食而已無德於民尤無功於學校泮宮諸生相與肖其象而祠之意固厚矣然非所宜得呈蘇校授

    一麾出守喜來夔,日與諸生泳聖涯。 竊取於城勉忠孝,來能如衮進文詞。 從公于邁誤成頌,爾貌不揚何足祠。 爲語廣文休作記,粗沙大石定磨碑。

    王十朋 唐宋诗
  • 偶作二首 其二

    衰翁好藏密,移病此僑居。 白眼慵迎客,青泥倦襆書。 風侵殘晝網,煙鎖蔽春樗。 惟有伊蒲士,相從樂飯蔬。

    宋祁 唐宋诗
  • 故端明尚書汪公挽詞二首 其二

    獻納高門地,君王識履聲。 閩山歌惠政,蜀道憺威名。 逝矣嗟天命,誰歟總國成。 弟兄無六十,殄瘁亦堪驚。

    韓元吉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