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妝纔罷粉痕新,迨曉風迴散玉塵。 若遣有情應悵望,已兼殘雪又兼春。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貞白
靚妝纔罷粉痕新,迨曉風迴散玉塵。 若遣有情應悵望,已兼殘雪又兼春。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暮春天早熱,邑居苦囂煩。 言從君子樂,樂彼李氏園。 園中有草堂,池引涇水泉。 開戶西北望,遠見嵯峨山。 借問主人翁,北州佐戎軒。 僕夫守舊宅,爲客侍華筵。 高懷有餘興,竹樹芳且鮮。 傾我所持觴,盡日共留連。 疎拙不偶俗,常喜形體閑。 況來幽棲地,能不重歎言。
詔下人間覓好花,月眉雲髻選人家。 紅兒若向當時見,繫臂先封第一紗。
本國兵戈後,難官在此時。 遠分天子命,深要使君知。 但遂生靈願,當應雨露隨。 江山勝他郡,閑賦庾樓詩。
前林夏雨歇,爲我生涼風。 一室煩暑外,衆山清景中。 忘歸親野水,適性許雲鴻。 蕭散都曹吏,還將靜者同。
君不見夜來渡口擁千艘,中載萬姓之脂膏。 當樓船泛泛於疊浪,恨珠貝又輕於鴻毛。 又不見朝來津亭維一舠,中有一士青其袍。 赴宰邑之良日,任波吼而風號。 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爲水府之腥臊。
吾道豈便喪,時人自不容。 白頭傷久別,青眼憶相逢。 萍迹風波急,荷衣霧露濃。 空編太平頌,天子未登封。 (以上均見《永樂大典》卷一一○○○「六姥」「府」字「明府」條〖十一函一百十冊〗。 以上諸詩,《永樂大典》皆注明出王貞白《靈溪集》。 《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九著錄此集,共七卷,今不存。 )。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爲雁鶩池。
謝遏香囊奕思餘,短亭暾景駕驪駒。 客盤飲嗜豐千蹠,仙舄歸飛伴兩鳬。 官柳摇摇縈早絮,縣花的的照晴跗。 東陽玉骨春偏瘦,省對霞朝憶上都。
在昔紹聖初,群英萃朝紳。 道鄉鼓諫舌,勁氣排天閽。 雷霆固難犯,鵷鷺皆喪神。 獨一黄右轄,從容爲奏陳。 主聖臣則直,攀檻古所聞。 龍顔爲稍霽,投荒貸斧斤。 公亦坐此去,剖符漫朱輪。 斯人下世久,藹然播清芬。 袁盎當漢代,引却慎夫人。 用舍雖異致,萬世嫡庶分。 向使李勣輩,將順恨無門。 但謂此家事,一言陷其君。 陸贄得罪唐,不測幾隕身。 陽城以死爭,久之理頗伸。 不如漢汲黯,同朝有公孫。 約議尋即背,巧辭間其臣。 於惟我聖宋,涵養士氣振。 世代有忠鯁,漢唐何足云。 且如唐子方,指摘椒房親。 繼論燈籠錦,將貶嶺外春。 君謨立殿坳,開救蒙寬恩。 宛陵風雅手,長篇紀詠存。 嗟嗟此鄒黄,袁陽畧同群。 近則唐與蔡,輩出有弟昆。 赤心要無負,肯受富貴吞。 鄙哉賤丈夫,肉食苟朝昏。 傾危不遑恤,是非誰與論。 前史豈不載,開卷徒沾巾。 伏讀珠玉書,飄飄若凌雲。 遐追古作者,寧讓聖俞文。 顧我亦何人,濡毫來效顰。 二賢迹益顯,餘波激後塵。
歸路俯清川,呼奴自刺船。 戲魚翻晚照,宿鳥入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