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元曲

贺新郎・奴耕婢织足生涯,随分村疃人情,赛强如宪台风化。趁一溪流水

〔元朝〕 孛罗御史

浮鸥鸭,小桥掩映蒹葭。 芦花千顷雪,红树一川霞,长江落日牛羊下。 山中闲宰相,林外野人家。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秋曉招隱寺東峰茶宴送內弟閻伯均歸江州

    萬畦新稻傍山村,數里深松到寺門。 幸有香茶留穉子,不堪秋草送王孫。 煙塵怨別唯愁隔,井邑蕭條誰忍論。 莫怪臨歧獨垂淚,魏舒偏念外家恩。

    李嘉祐 唐宋诗
  • 覽鏡呈柏中丞

    渭水流關內,終南在日邊。 膽銷豺虎窟,淚入犬羊天。 起晚堪從事,行遲更學仙。 鏡中衰謝色,萬一故人憐。

    杜甫 唐宋诗
  • 酬別留後侍郎

    爲文無出相如右,謀師難居卻縠先。 歸去雪銷溱洧動,西來旌斾拂晴天。

    韓愈 唐宋诗
  • 冬日送友人西歸

    北風吹別思,杳杳度雲山。 滿望是歸處,一生猶未閑。 知音方見譽,浮宦久相關。 空有心如月,同居千里還。

    劉威 唐宋诗
  • 送孫二

    郊外誰相送,夫君道術親。 書生鄒魯客,才子洛陽人。 祖席依寒草,行車起暮塵。 山川何寂寞,長望淚沾巾。

    王維 唐宋诗
  • 南樓 二

    徙倚高樓夜色殘,故人聊得罄交歡。 千林日落晴偏雨,五月雲深暑亦寒。 詰曲斷巖飛鳥度,參差倒影過江看。 慚予浪着登山屐,酒罷豪吟興未闌。 (以上三首均見《鴻湘耆舊集》卷八、同治十三刊增壽等纂《直隸澧州志》卷二五、同治八年刊魏湘纂《續修慈利縣志》卷十四)(〖1〗《直隸澧州志》卷十六《隱逸》云:「周朴,隱居天門山,楚王馬殷徵召不起,著有《靈泉詩集》。 」〖2〗同書卷二六《辨訛》云:「周朴,能詩而隱,有氣節。 閩詩集中所載小傳,與《慈志》異。 其避地福州不降黃巢遇害者,吳興人也。 居天〖缺二十字〗於□□僅爲〖缺九字〗徵□則又爲唐□□□人,未可強合爲一。 其《天門靈泉院》詩『不惟用唐僧,傳明語即起』,已直溯其事。 章華孫斯億乃謂朴生於晉,老於五代,所詠之靈泉,屬慈,非石門夾山之靈泉寺。 指爲唐僧周朴詩,志亦載其墓,稱晉處士,不知何考? 若謂生於石晉時,則馬氏早滅;若所指司馬晉,則又先馬殷數百年,相距凡七姓八朝。 只是詩與《南樓》二首俱近體,非前五代人作。 而廖大隱《楚風補》又以朴爲慈利人,唐末寓福州,摭採閩集,益以《南樓》二作。 不知寓福者,本吳興人。 閩徐興公刻朴詩集,敍述甚詳,集內亦無《靈泉院》、《南樓》詩,與志載居若墓並在天門山,自當另爲一朴。 但閩集有《弔李群玉》一絕,曰『知何處』,曰『隔岸香』,固亦嘗遊澧者。 其《靈泉院》、《南樓詩》之爲慈周朴作,抑爲吳周朴遊澧時作,而閩集或以隔遠失採,惜不得《慈父》中所紀《靈泉詩集》具覽,一釐正之,並以決朴墓之在慈與辭楚辟之,信有事否? 若氏族譜,直載爲福州人,則尤疏謬者也。 」今按:《全唐詩》卷六七三收周朴詩一卷,其中有《弔李群玉》一首,可證朴確曾客澧。 又《宿玉泉寺》一首,《直隸澧州志》卷二四,以爲寺在澧州。 又有《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疑朴自巴东入湘,复南行经澧、衡、永、梧而南游。 《直隸澧州志》所載慈利另有一周朴之根據,尚嫌不足。 惟此说罕爲人知,謹錄出以資研究。 )。

    周朴 唐宋诗
  • 留別郭八

    長亭駐馬未能前,井邑蒼茫含暮煙。 醉別何須更惆悵,回頭不語但垂鞭。

    王昌齡 唐宋诗
  • 水亭二首 其一

    水亭不受俗塵侵,葛帳筠床弄素琴。 一片風光誰畫得,紅蜻蜓點綠荷心。

    陸游 唐宋诗
  • 初夏雜興五首 其一

    隠趣與誰論,深居湖上村。 避蘭寧改路,惜筍不開園。 庭草饒生意,溪沙記漲痕。 愁來時淺酌,隨事有鷄豚。

    陸游 唐宋诗
  • 江皋即事

    霜肅寒空晴意力,江清一带玻璃碧。 微波漾日光浮浮,萬頃無聲流寂寂。 灣頭輕舠一葉微,篙工急刺馳如飛。 饑鴉見人自驚去,未若鷗鳥能忘機。 船頭午後炊烟起,颯颯微風掠蘋尾。 江皋有客意何如,獨立無言望江水。

    廖行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