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元曲

同乐院燕青博鱼・幺篇

〔元朝〕 李文蔚

你这个养汉精,假撇清。 你道是没奸夫抵死来瞒定,恰才个谁推开这半破窗棂?(搽旦云)我支开亮窗,这里趁风歇凉来。 (正末唱)谁揉的你这鬓角儿松?(搽旦云)我恰才呼猫,是花枝儿抓着来。 (正末唱)谁捏的你这腮斗的儿青?(搽旦云)我恰才睡着了,是鬼捏青来。 (正末唱)可也不须你折证,见放着一个不语先生。 谁着这芭蕉叶纸扇翻合着酒?谁着这花梨花样磁钵倒暗着灯?这公事要辩个分明。 (正末云)哥也,这等妇人要做甚么?与我杀了者。 (燕大云)兄弟,我便要杀他,也没有刀那。 (正末拔刀科,云)兀的不是刀?(燕大做杀搽旦科)(搽旦云)我那亲哥哥,如今天气热,你便杀了我,到那寒冬腊月里害脚冷,谁与你焐脚?(燕大云)兄弟,不争我杀坏了他,谁与我焐脚?我委实下不的手。 (正末云)哥也,你杀不的,我替你杀。 (搽旦叫科,云)有杀人贼也!(杨衙内领随从冲上,云)这厮无故杀人,令人!与我拿住这两个杀人的,都下在死囚牢里去者!(随从做拿住正末、燕大科)(搽旦云)好也,好也!如今都绑下在死囚牢里去了,看你可有本事再来杀我!(燕大云)兄弟也,似此可怎了!(正末云)哥,我恰才不说来,(唱)。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顦顇支離爲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則天皇后 唐宋诗
  • 贈別君素上人詩

    窮巷唯秋草,高僧獨扣門。 相歡如舊識,問法到無言。 水爲風生浪,珠非塵可昏。 悟來皆是道,此別不銷魂。

    劉禹錫 唐宋诗
  • 洛中送楊處厚入關便遊蜀

    洛陽秋日正淒淒,君去西秦更向西。 舊學三冬今轉富,曾傷六翮養初齊。 王城曉入窺丹鳳,蜀路晴來見碧雞。 早識臥龍應有分,不妨從此躡丹梯。

    劉禹錫 唐宋诗
  • 哭子十首 十

    頻頻子落長江水,夜夜巢邊舊處棲。 若是愁腸終不斷,一年添得一聲啼。

    元稹 唐宋诗
  • 夜雨

    水怪潛幽草,江雲擁廢居。 雷驚空屋柱,電照滿牀書。 竹瓦風頻裂,茅檐雨漸疎。 平生滄海意,此去怯爲魚。

    元稹 唐宋诗
  • 和醉中襲美先起次韻

    莫唱豔歌凝翠黛,已通仙籍在金閨。 他時若寄相思淚,紅粉痕應伴紫泥。

    陸龜蒙 唐宋诗
  • 同盧拾遺過韋給事東山別業二十韻給事首春休沐維已陪遊及乎是行亦預聞命會無車馬不果斯諾

    托身侍雲陛,昧旦趨華軒。 遂陪鵷鴻侶,霄漢同飛翻。 君子垂惠顧,期我於田園。 側聞景龍際,親降南面尊。 萬乘駐山外,順風祈一言。 高陽多夔龍,荆山積璵璠。 盛德啓前烈,大賢鍾後昆。 侍郎文昌宮,給事東掖垣。 謁帝俱來下,冠蓋盈丘樊。 閨風首邦族,庭訓延鄉村。 采地包山河,樹井竟川原。 巖端回綺檻,谷口開朱門。 階下羣峰首,雲中瀑水源。 鳴玉滿春山,列筵先朝暾。 會舞何颯沓,擊鐘彌朝昏。 是時陽和節,清晝猶未暄。 藹藹樹色深,嚶嚶鳥聲繁。 顧己負宿諾,延頸慙芳蓀。 蹇步守窮巷,高駕難攀援。 素是獨往客,脫冠情彌敦。

    王維 唐宋诗
  • 敦煌廿詠(並序) [附]題隱士詠[三七]

    青溪逐水薫漁樵,策杖褰衣屢驀橋。 鳥坐春池雙影近,人呼幽谷兩聲遥。 祥煙五色飛仙電,瑞草千藂(叢)間藥苗。 河畔曲肱而取飲,嫌煩且棄樹中瓢。 ([一]以上詩凡六寫本,其原編號及校次如下:原卷〖伯二七四八〗、甲卷〖伯三九二九〗、乙卷〖伯二九八三〗、丙卷〖伯三八七○〗。 卷末多《題隱士詠》一首,幷有「咸通十二年十一月廿日學生劉文端寫記」一行。 丁卷〖斯六一六七〗、戊卷〖伯二六九○〗僅存第一首,不校。 甲卷題作「敦煌古蹟廿詠」,乙卷「廿詠」作「二十詠」。 [二]「三危」,甲、乙、丁三卷作「峗山」。 [三]原卷無「向」字,依乙、丙、丁三卷補。 [四]「二」,甲卷作「三」。 [五]「短」下原卷有「見」字,依乙、丙、丁三卷刪。 [六]乙、丙、丁二卷無「矣」字。 [七]「三危」,甲、乙、丁三卷作「峗山」。 [八]原卷殘缺處,元用甲、乙、丙、丁四卷補之。 凡校補字,均括以[],如[也自鳴]和以下括弧內均是。 [九]「鼓」,甲、乙兩卷作「轂」。 [一○]「尋」,甲卷作「看」。 [一一]詩題丁卷作「靈巖莫高窟詠」。 [一二]「剎」,原卷作「日」,依甲、乙、丙、丁四卷改。 [一三]「指」,甲卷作「至」。 [一四]「甦」字原闕,據甲、乙兩卷補。 丙、丁卷「甦」作「蘇」。 [一五]「走」原作「奏」,依甲、乙、丙、丁四卷改。 [一六]「迴」,乙卷作「還」。 [一七]「色」,甲卷作「素」。 [一八]「含」,丁卷作「合」。 [一九]「塞」原作「賽」,依丙、丁卷改。 [二○]詩題丙、丁兩卷標作「瑟瑟監詠」。 [二一]此句甲卷作「爲懸寶蓋髪」。 [二二]甲卷有三處異文:第一句「昔時」作「昔日」,第二句「遺廟」作「唯廟」,第六句「墳傍」作「其傍」。 [二三]「臺」,甲卷作「樓」。 [二四]「坐」原作「作」,依甲、丙、丁三卷改。 [二五]「轉」,甲、丙兩卷作「盡」。 )([二六]甲卷有兩處異文,第二句「與此」作「以此」,第三句「一州」作「州縣」。 [二七]「三」原作「一」,依甲、丙、丁三卷改。 [二八]「春渌苔生」四字原缺,依甲、丙、丁三卷補。 [二九]「嫩」原作「嬾」,依丁卷改。 [三○]「新」原作「連」,依甲、丙、丁三卷改。 [三一]「弄」,甲、丙、丁三卷作「散」。 [三二]「王」原作「往」,依丙、丁兩卷改。 [三三]「鴻」,丙、丁兩卷作「虹」。 [三四]「徑」,丙、丁兩卷作「堠」。 [三五]「生」原作「空」,依甲、丙、丁三卷改。 [三六]「量」原作「兩」,依甲、丙、丁三卷改。 [三七]《題隱士詠》原載丙卷末,兹亦移錄附於後。 )。

    敦煌人作品[一] 唐宋诗
  • 玄珠歌 二十九

    因師指動日光隨,解把玄珠化羽衣。 功滿得成天上道,未登雲路沒人知。 。

    張果 唐宋诗
  • 題斷石源

    一酌丹華享萬齡,遊人競訪只聞聲。 那知坎井埋砂久,猶得全家壽幾生。

    無名氏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