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元曲

踏莎行・残照底西风老树,据秦淮终是帝王都。爱山围水绕,龙蟠虎踞。

〔元朝〕 庾吉甫

依稀睹,六朝风物。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朝上清歌

    潔眼朝上清,綠景開紫霞。 皇皇紫微君,左右皆靈娥。 曼聲流睇,和清歌些。 至陽無諼,其樂多些。 旌蓋颯沓,簫鼓和些。 金鳳玉麟,鬱駢羅些。 反風名香,香氣遐些。 瓊田瑤草,壽無涯些。 君着玉衣,升玉車些。 欲降瓊宮,玉女家些。 其桃千年,始着花些。 蕭寥天清而滅雲,目瓊瓊兮情感。 珮隨香兮夜聞,肅肅兮愔愔。 啓天和兮洞靈心,和爲丹兮雲爲馬。 君乘之觴于瑤池之上兮,三光羅列而在下。

    顧況 唐宋诗
  • 新羅進白鷹

    御馬新騎禁苑秋,白鷹來自東海頭。 漢皇無事須游獵,雪亂爭飛錦臂韝。

    竇鞏 唐宋诗
  • 自詠二首 一

    寂寂凝神太極初,無心應物等空虛。 性修自性非求得,欲識真人祗是渠。

    徐靈府 唐宋诗
  • 寶應初征史朝義過虢州題僧寺壁(題擬)

    高僧居淨域,客子戀皇宮。 試訪毘耶室,旋(《大典》作「施」)遊方丈中。 禪林吹梵響,忍草散香風。 妙說三元(《大典》作「玄」)義,能談不二宗。 色空雙已滅,內外兩緣同。 識盡無生理,乃覺出凡(《大典》作「梵」,《金文最》作「樊」)籠。 (見光緒二年刊高錦榮纂《靈寶縣志》卷八《藝文》下。 又見《金文最》卷七一許安仁大定十六年撰《御題寺重即唐德宗詩碑》(徐俊告)、《永樂大典》卷一三八二三引《洛陽志》〖張忱石告〗)(按:《永樂大典》引《洛陽志》:「御題寺,寺在靈寶南里。 唐寶應元年,德宗以皇子爲天下兵馬元帥,統兵征史朝義過)(之,題詩壁間。 厥後十七年即位,寺僧玄覺詣長安求寺額,詔以御題名之。 」其後又錄無名氏詩云:「解鞍投宿得禪宮,識破浮生萬境空。 夜靜稍□簷外雨,朝來知是葉間風。 」此詩未詳何代何人所作,姑附此。 清畢沅《中州金石記》卷五:「御題寺唐德宗詩碣,大定十六年立,許安仁記幷書,在御碑寺。 額正書云:『御題寺唐德宗天章碑。 』下爲五律詩一首。 知年月人名者,據黃叔璥《中州金石攷》也。 」今按:《縣志》錄此詩原題作《題御碑寺》,然寺名因德宗此詩而得名,詩題顯爲後人追補。 今重爲擬題。 黃叔璥書未見。 碑記,《縣志》亦未收。 有關史事,兩《唐書》、《通鑑》所記甚詳,不具錄。 )。

    德宗皇帝李适 唐宋诗
  • 春霽

    春霽江山似畫圖,醉垂鞭袂出康衢。 猖狂亂打貔貅鼓,稽懶慵修鴛鷺書。 老色漸來欺鬢髮,閑情將欲傲簪裾。 苔錢遍地知多少,買得花枝不落無。

    劉兼 唐宋诗
  •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觀 其六

    老檜如幢翠接連,山茶作塔綠縈纏。 山僧相識渾相忘,不到山中十五年。

    楊萬里 唐宋诗
  • 張持荷示詩編次韻一篇爲謝

    先唐詩道昌,萬象繞吟筆。 長吉窮嶮怪,奚囊銷永日。 一洗齊梁陋,古澹見摩詰。 詰齋妙入神,二者無一失。 遊戲唾成珠,所至動盈帙。 長篇雜短詠,朱絃響玉律。 脫身聲利場,宴坐心更逸。 高眠聽松聲,清話剝芡實。 聲名笑山王,任達景嵇畢。 時發孤鳳鳴,不作寒蛩唧。 人譏雕肺肝,悠然非所恤。 編成客未佳,櫝藏謹勿出。

    喻良能 唐宋诗
  • 和袁州張守鹿鳴宴韻

    太守興賢極選掄,奏書飛上帝王閽。 幾年霧隠南山豹,今日風摶北海鯤。 得士不孤天子詔,贈行仍有古人言。 向來勸駕應無此,且喜成周禮樂存。

    彭龜年 唐宋诗
  • 送古壺與人

    小壺純素無文采,驗是殷商物至今。 損處怕教凡手觸,鑄時應有吉星臨。 久藏厚土金聲盡,微貯清泉翠色深。 持贈高人安几席,爲勾古意入新吟。

    趙師秀 唐宋诗
  • 梅雨 其一

    江南四月苦風波,細雨天寒柰若何。 梅子之黄如彈子,菘窠其白柰花窠。

    蘇泂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