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上襄陽樓,遙望龍山樹。 鬱茀吐岡嶺,微蒙在煙霧。 下車歲已成,飾馬閑餘步。 苦霜裛野草,愛日揚江煦。 雲對石上塔,風吹松下路。 禪室宴三空,神祠同六趣。 兒童共戲謔,猿鳥相驚顧。 南識桓公臺,北望先賢墓。 世上人何在,時聞心不住。 但傳無盡燈,可使有情悟。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說
每上襄陽樓,遙望龍山樹。 鬱茀吐岡嶺,微蒙在煙霧。 下車歲已成,飾馬閑餘步。 苦霜裛野草,愛日揚江煦。 雲對石上塔,風吹松下路。 禪室宴三空,神祠同六趣。 兒童共戲謔,猿鳥相驚顧。 南識桓公臺,北望先賢墓。 世上人何在,時聞心不住。 但傳無盡燈,可使有情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手持如意高窓裏,斜日沿江千萬山。
爲我殷勤盧子蒙,近來無復昔時同。 懶成積疹推難動,禪盡狂心鍊到空。 老愛早眠虛夜月,病妨杯酒負春風。 唯公兩弟閑相訪,往往潸然一望公。
百年身世似飄蓬,澤國移家疊嶂中。 萬里綠波魚戀釣,九重青漢鶴愁籠。 西池水冷春巖雪,南浦花香曉樹風。 縱倒芳尊心不醉,故人多在洛城東。
莫怪苦吟遲,詩成鬢亦絲。 鬢絲猶可染,詩病却難醫。 山暝雲橫處,星沈月側時。 冥搜不可得,一句至公知。
刺婺廉閩動帝臺,唯將清淨作梯媒。 綠沈槍卓妖星落,白玉壺澄苦霧開。 仁愛久懸溪上月,恩光又發領頭梅。 天資劉邵龔黃筆,神助韓彭衛霍才。 古驛劒江分掩映,畫旗花舫下喧豗。 鳳麟帟幕芙蓉坼,洞壑清威霹靂來。 禮樂封疆添禮樂,塵埃時節勿塵埃。 荔支花下驅千騎,薝葡林中禮萬迴。 視事蠻奴磨玉硯,邀賓海月射金杯。 謳歌合合千門樂,鼙角雄雄一閣雷。 君父恩深頭早白,子孫榮襲日難陪。 東陽緇素如何好,空向生祠祝上台。
春殿猗蘭美,仙階柏樹榮。 地逢芳節應,時覩聖人生。 月滿增祥莢,天長發瑞靈。 南山遙可獻,常願奉皇明。
石古苔痕厚,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老佛總無愁。 (見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編《桂林石刻》第一冊)(按:《桂林石刻》編者注:「右摩崖在七星巖口,高一尺五寸,寬九寸,徑一寸五分。 原石已毀,據舊搨本校錄。 」詩末署「釋懷信書」。 同書又載《南溪山元巖磨崖題名》云:「懷信、覺救、惟則、惟亮、無等、無業,元和十二年九同遊。 業記。 」今據以確定作者之時代。 《宋高僧傳》卷十九有《唐揚州西靈塔寺懷信傳》,爲會昌間人。 時代雖相接,然無從證明即此詩作者,故不取。 )。
日華兼月魄,戊己本爲君。 金木東西併,陰陽上下分。 減添依次序,進退合先文。 十月懷胎滿,翩翩泛白雲。
肺病多方療,心傷鶻骨抽。 目前雖得效,已後發無休。
艇子逐溪流,來至碧江頭。 隨山知幾曲,一曲一增愁。 巢蘆有翠鳥,雄雌自相求。 擘波投遠空,丹喙橫輕鯈。 呼鳴仍不已,共啄向蒼洲。 而我無羽翼,安得與子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