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簟如霞可殿鋪,更開新進瑞蓮圖。 誰人築損珊瑚架,子細看時認瀝蘇。
无
其他无
〔唐朝〕 和凝
斑簟如霞可殿鋪,更開新進瑞蓮圖。 誰人築損珊瑚架,子細看時認瀝蘇。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養拙慣雲臥,爲郎如鳥棲。 不知仙閣峻,惟覺玉繩低。 帳喜香煙暖,詩慚賜筆題。 未央春漏促,殘夢謝晨雞。
尋醫初疾理,忽憶故山雲。 遠訪桑公子,還依柳使君。 周旋承惠愛,佩服比蘭薰。 從事因高唱,秋風起處聞。
四周寒暑鎮湖關,三臥漳濱帶病顏。 報國雖當存死節,解龜終得遂生還。 容華漸改心徒壯,志氣無成鬢早斑。 從此使歸林藪去,更將餘奉買南山。 (見海寧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二第十七條。 同治《增修宜興縣壹》卷十《藝文志》亦載之。 )(又見《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九九《善權洞部》。 )(〖1〗《拜經樓詩話》卷二:「唐李蠙詩世不多見。 宜興善卷二毅題石壁一首曰〖詩畧〗。 蓋蠙太和時嘗見白龍於此,其詩尚有元和遺音。 蠙本名虬,將赴舉,夢名上添一畫成虱字,及寤,曰:『虱者,蠙也。 』乃更名,果登第。 皆可補《全唐紀事》之遺。 」望按:《全唐文》卷七八八收李蠙《請自出俸錢收贖善權寺事奏文》一篇,畧謂「寺在縣南五十里離墨山,是齊時建立。 ……寺內有洞府三所。 號爲乾洞者,石室通明處可坐五百餘人,稍暗處,執炬驗入,不知深淺。 ……洞門直下便臨大水洞,潺湲宛轉,湍瀨實繁,於山腹內漫流入小水洞。 小水洞亦是一石室,室內水泉無底,大旱不竭。 洞門對齋堂廚庫,似非人境。 洞內常有雲氣昇騰,云是龍神所居之處。 臣大和中在此習業。 ……臣懷此冤憤近三十年。 ……今請自出俸錢依元買收贖,訪名僧主持,教化同力,卻造成善權寺。 ……」誠如此文所云,大和中李蠙曾於此習業,三十年後始出俸錢收贖,推其時當在壹宗咸通中。 然則題此詩於寺壁,要亦咸通間事矣。 )。
魏公判相州,始作晝錦堂。 老圃秋色淡,自愛晚節香。 怡齋懷紫綬,得誥歸故鄉。 葺圃承祖志,構堂先廬傍。 命名仰前哲,闊步追遺芳。 人生隨分定,鵬鷃自殊翔。 富貴任適志,餘暇聊徜徉。 譬彼蘭與菊,托根花卉場。 榮枯有遲速,代謝從暄凉。 百年倏過半,鬚髮各已蒼。 多情感會別,聚散安可常。 非惟隔今古,況復閱興亡。 何以消我憂,一醉萬慮忘。 季子久顛沛,買臣早疏狂。 纍纍暮年印,得失寧相償。 何如光霽時,呼客同舉觴。 靜中猿鳥樂,閑處日月長。 願堅歲寒操,有如傲霜黄。
鑿透巉巖不記春,山腰千古掛冰輪。 誰知擘破三峯手,聊出嬋娟戲路人。
十年松竹暗茶山,君有詩聲舊將壇。 食薺誰如東野苦,無氈不奈廣文寒。 閉門久詠高軒過,彈鋏今嗟行路難。 我亦凋零舊賓客,遺編聊共拂塵看。
君才端可用於時,努力行將徹主知。 出處到頭皆分定,相期於道不須離。
平生雲夢澤南州,秋思春情浩莫收。 更聽瀟湘夜深雨,孤篷點滴替人愁。
一杯濁酒潑春缸,喜向燈前見老龐。 傾坐清談信冰玉,傳家妙語更澄江。 此時杜老錢三百,何日虞卿璧一雙。 聞道平生同學友,半驅箱馬踏逢逢。
誰賦阿房未霽虹,祇誇複道峭淩空。 那知海石驅來處,都在巖花晏坐中。 鯨背遠衝千嶂雨,鼇頭高占一天風。 漫郎更有中興頌,倩把蒼崖仔細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