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裏花多處,爲憶先生在蜀時。 萬古只應留舊宅,千金無復換新詩。 沙棚水檻鷗飛盡,樹壓村橋馬過時。 山月不知人事變,夜來江上與誰期。
无
其他无
〔唐朝〕 殷陶
浣花溪裏花多處,爲憶先生在蜀時。 萬古只應留舊宅,千金無復換新詩。 沙棚水檻鷗飛盡,樹壓村橋馬過時。 山月不知人事變,夜來江上與誰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寂寂重寂寂,病夫臥秋齋。 夜蛩思幽壁,槁葉鳴空堦。 南國異氣候,火旻尚昏霾。 瘴煙跕飛羽,沴氣傷百骸。 昨聞凱歌旋,飲至酒如淮。 無戰陋丹水,垂仁輕槀街。 清廟既策勳,圓丘俟燔柴。 車書一以混,幽遠靡不懷。 逐客顦顇久,故鄉雲雨乖。 禽魚各有化,予欲問齊諧。
人間難免是深情,命斷紅兒向此生。 不似前時李丞相,枉拋才力爲鶯鶯。
得從岳叟誠堪重,却獻臯夔事更宜。 公退啓枰書院靜,日斜收子竹陰移。 適情豈待樵柯爛,罷局還應屐齒隳。 預想幽窗風雨夜,一燈閑照覆圖時。
下馬連聲叩竹門,主人何事感遺恩。 迴頭泣向兒童道,重見甘棠舊子孫。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十五引《青瑣後集》)(〖1〗《青瑣後集》:「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 齊後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曰〖略〗。 」清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八定此詩作者爲廖偃,其說謂「偃父圖曾爲永州刺史,後偃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 」偃事跡詳陸氏《南唐書》卷八、《十國春秋》卷七四。 祖爽,父匡圖。 匡圖,宋人避諱或省「匡」字,《十國春秋》卷七三載其仕歷,未任永州刺史。 其父爽事跡附匡圖傳,初仕南漢,後舉族奔楚,馬氏表爽爲永州刺史。 此詩非廖偃作。 爽子今知有二人,即匡圖、匡齊。 因知此詩爲匡齊作。 《青瑣後集》所謂「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齊」字上因避諱略去「匡」字,與匡圖同例。 「爽直」之「直」字爲衍文。 )。
大室東南望,分明鸞鶴飛。 何嘗無路往,自是有心違。 隠谷松聲淡,仙區藥甲肥。 行年六十一,非外更知非。
浩蕩氣明絜,慷慨念廢興。 何能一念息,空令衆愁增。
入深山,住蘭若,離色離聲無晝夜。 撞鐘擊鼓不知鳴,地轉天回全不怕。
三際斷,一亙空。 轉不轉,功不功。 迢迢物外像,矯矯巖間松。 密密處不堪親近,荒林裏得意相逢。
天氣清和晴復陰,酴醿堆雪笋抽簪。 誰知老去傷春意,自把茶甌當酒斟。
誤著儒冠不更論,白頭且喜卧江村。 林深棲鳥逐更噪,埭近過舟終夜喧。 病起日惟翻斷簡,愁來時亦倒清尊。 自嫌未絕知聞處,尚有僧敲月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