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不假燭,月朗自明船。 金剎清楓外,朱樓白水邊。 城烏啼眇眇,野鷺宿娟娟。 皓首江湖客,鉤簾獨未眠。
无
其他无
〔唐朝〕 杜甫
更深不假燭,月朗自明船。 金剎清楓外,朱樓白水邊。 城烏啼眇眇,野鷺宿娟娟。 皓首江湖客,鉤簾獨未眠。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崦裏桃花逢女冠,林間杏葉落仙壇。 老人方授上清籙,夜聽步虛山月寒。
憶作孩稚初,健羨成人列。 倦學厭日長,嬉遊念佳節。 今來漸諱年,頓與前心別。 白日速如飛,佳晨亦騷屑。
山川心地內,一念即千重。 老別關中寺,禪歸海外峰。 鳥行來有路,帆影去無蹤。 幾夜波濤息,先聞本國鐘。
南山雪乍晴,寒氣轉崢嶸。 銷却閑門出,隨他駿馬行。 一竿如有計,五鼎豈須烹。 愁見天街草,青青又欲生。
夷門一鎮五經秋,未得朝天未免愁。 因上此樓望京國,便名樓作望京樓。 (見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按:《全唐詩》卷五六三收此爲令狐綯詩,題作《登望京樓賦》。 岑仲勉先生《讀全唐詩札記》云:「按《寰宇記》一開封府浚儀縣,『望京樓,城西門樓,本無名,唐文宗太和二年,節度使令狐綯重修,因登樓賦詩曰』云云,詩中不免作未免。 據《舊書》一七上,長慶四年九月,『庚戌,以河南尹令狐楚檢校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宋汴亳觀察等使』,由此計至大和二年,恰是五年。 綯雖嘗一鎮宣武,但《舊書》一七二《綯傳》云:『咸通二年,改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三年冬,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則先後祇兩年,非五經秋也。 且在大和二年後三十餘祀,紀年亦不合,是知《寰宇記》云令狐綯,實令狐楚之訛,此詩應移收前五函九冊,綯更無他詩,名應刪却。 」今從其說錄歸楚名下。 《舊唐書》卷十七上載大和二年十月李逢吉移宣武,「代令狐楚,以楚爲戶部尚書」。 楚在宣武任時間正與詩合。 )。
覺海長鯨作蛻翔,青天端以背磨光。 胸中浩浩吞雲夢,眉際津津秀太行。 靜榻每來成友語,孤筇它往咽人腸。 後將訪我先傳雁,爲薙別來三徑荒。
春近梅梢著意紅,留花不發待東風。 籬邊一樹最佳處,半在冥濛煙雨中。
當年把臂入龍山,猶記相逢醉夢間。 君似孤雲了無礙,我如倦翼早知還。 茅簷負日真成算,竹榻論詩整破顔。 欲問太平真氣象,夜來風月到松關。
泗水赤龍將欲飛,瘦蛟在泥雲未歸。 冰繭煮灰寒水擊,長大王孫抱饑色。 誰知適自下鄉來,日昃可哀猶未食。 菰飯白漿持與君,王孫王孫何復云。
吏民兩兩議公癡,簿領空勤笑語稀。 元亮有詩新止酒,休文多病不勝衣。 飛塵嬾拂孤三絕,止水初澄悟百非。 窗度凉颸殘午夢,閑聽喜鵲啅斜暉。